《陽明山之旅》七星山列 | 環境資訊中心
《陽明山之旅》

《陽明山之旅》七星山列

2003年07月21日
作者:陳世一

◎紗帽山

陽明山山峰示意圖

在陽明山群峰中,山形奇特優美的紗帽山幾乎可以說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座山。

然而,大部份人對紗帽山印象深刻的原因,卻不是親身去爬過這座山,而是乘車、走路或爬其它山時,看到其特殊的形貌而認出它。

或許,紗帽山真的太矮了,2公里的步道里程也太短了,所以,比較少有人專程到陽明山來爬紗帽山,倒是提供了年紀較大的民眾一條輕鬆的登山路線。        

◎優雅的造形

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示意圖

紗帽山的山形其實是隨著我們面對它的視角及和它的相對高度而不斷改變的。

每次搭260公車,一接近山仔后時,我就時常盯著它看,眼見車子行經它的山腳後,又迅速地繞出,抬頭往上望,可以看到它寬闊和略向下凹的山頂景像,慢慢的,車子繞過它的另一邊,山勢整個渾圓起來,直到260總站和它的另一側山腳相接。

從山仔后右轉走菁山路,一路觀察紗帽山的山形變化更是清晰。我們的眼睛會看到如攝影機拉長的鏡頭般,先以渾圓的山形出現,而後慢慢變小,當繞上山豬湖時,山形開始變化,如烏紗帽的山頂開始現身,而且帽頂凹下的輪廓更加清晰。

走陽投公路從北投到陽明山時,紗帽山會隨著你的高度和接近的距離而變得非常親切,像平常附近的小山丘般,只是山形更迷人了。

已被房舍圍繞的紗帽山遠眺更是觀看立體紗帽山一種不可或缺的姿勢,從七星山、大屯群峰的山頂俯覽紗帽山矗立在最接近士林的外緣位置時,相對高度加大和都市建築背景的顏色對比,使紗帽山顯得更加突出而美麗。

從陽明山公園第二車場附近看紗帽山,只見平行的山嶺凸出在前方向我們微笑著,彷若觸手可及的親近。而從擎天崗草原看紗帽山時,我們依然可以山嶺的夾縫中看到它獨特的身影。

紗帽山雖然不高,然而,在整個陽明山的山嶺中卻是鮮明獨特的象徵地標,當你被公路或山路繞昏了頭時,不要緊張,只要能找到紗帽山,就可以輕易判斷出自己身處的方向。

◎美麗的身世

造成紗帽山這種高不成且低不就的模樣,則要追溯到30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的最後一次爆發了。

50萬年前,七星山大規模噴發,火山活動持續到30萬年前不斷流出大量熔岩流,地底能量仍很高的岩漿從七星山的火山 口不能充份的渲洩,於是,就另覓出口,在紗帽山的現址覓得了出口,也適時紓解地底岩漿蘊含的過盛能量,熔岩流就從這裡湧出,形成了美麗的鐘狀圓錐丘形火山 體。

會形成鐘狀火山,主要是流出的熔岩流黏滯性大,流動性小,冷卻後易形成邊坡較陡峭的美麗造形,這種現象也常發生在大火山的旁邊。

所以,研究地質的學者們就稱紗帽山為七星山的寄生火山,它山頂的小凹洞可不是火山口,而只是流出的岩漿冷卻後收縮形 成的凹陷,而那個小凹口的兩邊山嶺高低差了一點,形成非常美妙的不對稱組合,使人們從東北、西南方的遠處看它,都酷似古代的烏紗帽,所以,紗帽山的名稱也 於焉在後來誕生。

經過長年風雨的吹拂風化後,土壤慢慢形成,植物的種子也來到這裡落地生根,長成森林。然而,漢人入墾的腳步卻使紗帽山變成凸頭,遍植茶樹,後來,在日治時期才重新造林,並在步道旁種植櫻花。

如今,觀察紗帽山的植被組成,不難發現較低處的人造相思樹林的殘餘、稍高的人造黑松林和柳杉林及原生的紅楠、小花鼠刺等群落。當然,殘留在步道旁的櫻花也是令人注目的焦點。

比較有趣的是藏身於林叢中的筆筒樹,都長得非常高大,這種需要潮濕而向陽的樹,大概為了爭陽光而拼命地往上衝刺吧!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在人工造林和栽植觀賞用樹之後,紗帽山的植被已慢慢步入了另一個演化的階段,適合此地生存的原生植物慢慢將取代人工種植的樹種,可以想見,只要我們人類不加以干預,自然的法則會替每一個物種找到在這個山上最適合的位置。

◎傳奇的往事

紗帽山在清朝末期時,就已經是台灣北部的名勝了。

淡水廳志卷十三考三古蹟考中寫著:「紗帽山:在大屯山界,孤高峭立,以形肖故名。上有碎石,如梅花花瓣,風來即動,俗呼風動石。石窩有若花心,蓄水斗許,汲乾後自滿。」

今天,我們登紗帽山到山頂後,已然找不到風動石和蓄水的花心石窩了。傳說,在日治末期,石頭構成的蓄水池就已經乾涸了,風動石在何時消失已不可考。不過,在山頂巨石羅列的現場仔細觀察,仍可以感受到嶺頂粗獷蒼莽的氣勢和岩石美麗斑晶圍繞出的纖細感覺。

這裡的大片岩石是紫蘇輝石角閃石安山岩,岩面仍然很新鮮,我們可以清晰地從灰白的岩石基質表面看到黑色細長的紫蘇輝石斑晶及角閃石的近菱形斑晶。

儘管,我們今天已經看不到風動石和湧泉不斷的蓄水石窩,可是,藉著嶺頂巨石形塑出的原始氣氛,我們仍可以想像過往風吹石動的奇特景像,更可以在嶺頂瀏覽大屯群峰、小觀音山、七星山等美麗山嵿的風光,往下看則是竹子湖的梯田美景。

運氣好時,則可在近中午或下午熱氣流旺盛時,在空中找尋到猛禽類飛翔的身影,最常出現的猛禽是有蛇鷹之稱的大冠鷲, 飛行時翼下的白斑清晰可見,偶而可見鳳頭蒼鷹和松雀鷹的蹤影,松雀鷹的叫聲尤其迷人:「丟─丟─丟─丟……」的聲音由大而小、聲音間隔由長而短如樂音般的 美妙。

大冠鷲有「蛇鷹」之稱,顧名思義,牠是很喜歡吃蛇的一種猛禽。曾經,紗帽山也是大冠鷲目光炯炯盯住的地方。

傳說,日治時代在紗帽山附近有一間毒蛇研究所,後來,日本人戰敗返日後,曾將毒蛇回歸山林而都放到紗帽山,因此紗帽 山上有許多蛇,毒蛇尤其多,但因國民政府來台初期,民間生活困苦,許多人為換得溫飽而上山捕蛇販賣,因此,毒蛇又被人類掃蕩一空,如今,在紗帽山要看到蛇 也不太容易了。

從嶺頂再往前走幾步,有一個廢棄的石造涼亭基座,從這裡往南看,可以看到士林、北投一帶的平原風光,不過,可能高度受限,視野並非很遼闊。

◎神祕的古墓

過去,紗帽山因傳說風水很好而有人在此築墓,最有名的是一座建於1842年的古墓,為清末大稻埕有名的士紳,陳霞林的祖母和其女婢之墓,最為駭人的莫過於活人陪葬的傳說了,不過,也僅止於傳言罷了,並無具體證據顯示真相。

陳霞林祖母墓的旗竿座 所謂「烈婢」的墓 冬天雲霧繚繞的紗帽山頂

從第一登山口上山,到達一緩坡後不久,路旁左邊有一棵柳杉,柳杉旁有一座旗杆座,從這裡進去,右側先到一座小墓,再進去則是一座大墓。

大墓中間的石碑上刻著「西源顯妣謚順節陳媽李孺人佳城」,兩旁上、下落款各為「道光壬辰年置」及「男三大房仝立」,墓碑前方左右各有一座旗杆座,左邊那座旗杆座刻有碑文「咸豐乙卯科中式六十六名舉人孫霞林敬立」。

有旗杆座顯示墓主為官宦之家,而謚號也代表家族中有人作過官,而從「孫霞林敬立」更可得知墓主之孫為晚清時台灣聞人 陳霞林,曾赴福建考試,考中第六十六名舉人,由於當時台灣屬中國大陸的邊陲小島,有人能考中舉人是一件光榮的大事。後來,陳霞林作到內閣中書、候補知府等 職,台灣人都稱他為陳部爺。

小墓旁有一棵筆筒樹,身上掛滿了浮石蕨和風藤,墓碑上則為「西源陳門烈婢周氏墳」,上、下款各為「道光甲辰重修」及「全興四士仝立」。這座小墓和大墓間往昔的主僕關係和「烈」婢這個用語,是容易引起人們諸多憶測和想像。

四十餘年前的台灣風物雜誌第四卷的陽明山專輯中,有一篇愛亞寫的「陽明山傳說」,就是探討這一段陪葬的傳說,然而,時隔太久,人世變遷的頻仍也使後人很難真正追溯事實的真相了。不過,這段眾說紛云的往事,卻為紗帽山平添了幾許神祕的傳奇色彩。

◎身世之謎

七星山圖

七星山從70萬年前開始爆發,先以集塊岩在附近原沉積岩層上堆積,而後,在50萬年前至30萬年前,激烈的噴發和緩和的湧出大量熔岩流活動交互出現,造成碎屑岩和岩漿以層狀交疊覆蓋成優美的錐狀火山體。

上部七星山主體熔岩和下部陽明山熔岩均為含輝石紫蘇輝石角閃石安山岩,上下之間還夾著一層火山碎屑岩(凝灰角礫岩)。

七星山的熔岩流也曾漫向四方,往下流到了山仔后、永福和嶺頭附近,形成數層階狀的熔岩台地;向西南和大屯山熔岩流相接,形成火山堰塞湖;向東則流至擎天崗。

七星山的火山口並不大,在主峰和東峰之間,火山口的邊緣因為長期受到侵蝕而變得凹凸不平,而形成了幾個小山峰,使火山口邊緣的外形並不明顯。

七星山的西北側和北邊山腹正好位在金山斷層帶上,一些小斷層也穿插其間,西北方有小油坑地熱硫氣孔,北邊馬槽硫氣及蒸氣不斷在地底無聲的軟化岩石和湧出溫泉,東北邊和七股山交界的鞍部也有地熱和破碎山坡的地形,致使西側和北邊的山體破碎異常。

自然界以斷層、爆裂口來分化七星山體,人類則從四個角落築路邁向台北的最高峰,割裂山嶺的同時,也使動植物的生態系更為破碎。

目前,中湖戰備道從七星山北邊山腹通過,路上一條關閉的道路可直扺夢幻湖邊、七星山東峰下的教育廣播電台。

◎峻偉的容顏

擎天崗上看七星山

早期的地圖有喚其為「大磺山」者,可能源於小油坑冒出源源不絕的奔騰硫氣。往昔,在星空下的人們常循北斗七星而確認自己的方向。

沿淡水河入墾台北的先民們,發現頭上頂著七顆小峰的最高山峰,彷如天神放置在峰頂的七顆星,於是,這七座小峰就變成了七星山名稱的由來,剛好它又位於台 灣的北部及台北的北方,有如北斗七星般,白天的七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人們的地標了。據說,清朝時台北建城,北門和西門兩城門間的城牆線是 對準七星山頂而建的。

日治時期的地名「七星郡」,也是台北州下的一個大地區。

從小油坑上七星山的途中

要仰視七星從西南方看較為準確,從其它方向觀察,則會發現數目不等的「星」,然而,拋開了「星」的執著後,我們對七星山錐狀火山體的優美造形,就可以從更多元的角度去欣賞了。

從相對高度的觀點看七星山,從擎天崗大草原上的某些點看,山形完整而英挺,然而,遍布芒草與矢竹的光禿山腹卻也令人觸目驚心,只有從山溝中冒出的一叢叢小小的綠意,讓人覺得這片正面迎接東北季風山嶺的未來,還是充滿了綠色的希望。

從比較的角度從大磺嘴附近看,七星山就像是鑲嵌在層巒疊峰中的高聳巨人般鶴立雞群,而且,大片森林群落的旺盛生命正企圖襲捲峰頂。

從竹子湖看七星山則有最親切的感覺,配上小油坑的裊裊白煙,彷若有自家田園般的和諧之美。從山豬湖或紗帽山看七星山也有同樣的感受。

七星山頂附近時常有雲霧來去離較遠看七星山時,黃色或綠色的背景就轉為深淺不同的藍,不論從巴拉卡公路、陽金公路或大屯群峰看,隨著晨昏光影的強弱和霧氣的多少,交織出各式淡妝濃抹的迷人姿色。

雖然,距離的美感是觀賞七星山壯麗優美山形的必耍條件,然而,要真正了解七星山,還是必須走向它。

不是有一句常到的名言嗎?當我喚山時,而山不來,則我必須走向山。

◎登山路徑

登七星山有三條路,入口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上方、小油坑及冷水坑對面的停車場,各在七星山的西南、西北及東南方,三條登山道各有不同的景觀和動植物特色。

◎苗圃登山口

從遊客中心人車分離道往上走幾分鐘,登山口在陽金公路旁,從這條路登七星山,在山腹因有森林的庇蔭,所以,在大熱天可以遮陰,在秋冬東北季風狂號的時節,也因位在西南側而能躲過強風雨的直接侵襲。

這條步道的前半段為緩坡向上的路,經過一片成熟的森林,伴生的精采林中生物活動也隨時都在隱密處進行。春夏季時,五 色鳥如敲木魚的叫聲沿途不絕於耳﹔秋冬時有白腹鶇、赤腹鶇及黃眉柳鶯等冬候鳥的出沒。繡眼畫眉、小彎嘴畫眉、紅嘴黑鵯和山紅頭等是這裡的優勢鳥種,時常可 見。在早晨和黃昏的時刻,總是林子裡最騷動的時刻,鳥兒或覓食、或追逐玩耍,松鼠常從一顆樹上竄到另一顆樹,越過落葉的地面上帶起的窸嗦聲,總是令人敏感 的注目。也曾看過一隻台灣藍鵲正追逐一小鳥的緊張畫面。

一過往夢幻湖的叉路後不久,石階道瞬即陡峭起來,兩旁開始出現人造柳杉林的殘留,紅楠和昆欄樹也散置其間,以箭竹為主體的草原隨即甩開了所有的喬木,盤倨整個山頭。

昆欄樹在中、南部都生長在兩千多公尺的高山上,在七星山則下降到八、九百公尺的高度,則因北部溫度較低,又有東北季風超過半年以上的吹拂,就形成了北降型的樹種。春夏之際,這段穿越箭竹林的石階路旁的島田氏澤蘭,總會吸引不少的青斑蝶類來此採蜜。

一路伸進山頂的火山口後,穿越旁邊夾道挺立的巨石後,線條優美的圓弧狀主峰就在眼前了。

◎小油坑登山口

從小油坑上七星山的途中從七星山的西北方,陽金公路附近的小油坑進入,走這條路線則可以強烈感受到後火山活動對地表造成的巨大侵蝕,在小油坑終年白色煙幕的無聲背景音樂伴奏 下,經過三點磺時,如果前後都沒人影,很多人大概都會陷入一種心情上的驚恐,雖然明知不會有什麼危險,但整個外在環境形成的氛圍總是輕易地把我們拉進那種 蠻荒、粗獷而美麗的異樣情境當中。

或許,我們可以試著想想當平埔族先民們第一次進到這塊土地時,目睹了從地底下猛竄出的熱液和蒸氣時,第一個興起的不知是不是落荒而逃的念頭呢?

途中,不時可聽見小雲雀從草叢中傳來的叫聲,春夏之時,台灣小鶯叫著「你──回去」的呼喚和灰頭鷦鶯如羊叫的「咩 ──」聲音,往天空中一望,時而可見擅飛的小雨燕在空中翻騰的身影﹔冬季時,有冬候鳥野鴝的到訪,為看似蠻荒的地景增添不少生機。另外,在草叢下泥土中的 小型鼠類,我們則不易看到,甚至,在這區域活動較多的鼬獾我們也不易見到。

在蒼茫的芒草原中,時常回首極目遠眺或也是最愉快的一件事。

◎冷水坑登山口

從七星山的東南方冷水坑往上,有兩條路,先經過夢幻湖,過教育廣播電台後,叉路往右繞行上七星山東峰,再到主峰。

由於到冷水坑時,已有海拔七百多公尺的高度了,所以,再往海拔870公尺的夢幻湖生態保護區上升的距離較短,爬起來也較輕鬆,且可眺望七股山的優美山形及擎天崗附近連綿不絕的山嶺風光。

從夢幻湖往七星山東峰的登山步道上更是觀賞大台北盆地地形地景的最好觀景點,隨著上升高度的移動,七星公園和前面山 形有特殊美感的紗帽山漸次出現眼底,遠眺台北盆地,尤其在有點雲而光線又可透到社子、關渡一帶的黃昏時刻,這時,淡水河和基隆河就像兩條在陽光下反射的黃 金彩帶,將有葫蘆堵之稱的狹長社子島鑲上一條金邊,像煞了一只容納酒財的大地葫蘆,旁邊還有觀音山菩薩笑臉的庇佑。

在大部份的時候,台北的天空總是灰濛濛的,有時雨過天青,則視野的展望會較好,明亮的空氣也使我們可以站在遠方的山 頭好好瞧一瞧這個我們生活的城市,到底長什麼樣子?到底有什麼問題?站在自然的環境中重新觀望、凝視我們生活的城市,或也能找到一些看待台北的新觀點也說 不定。

一路繞行山徑,先從草原進入包籜矢竹和五節芒共生的山坡,在轉入一處較為陰涼潮濕的山溝地帶後,林木開始出現,昆欄 樹和銳葉木薑子是這裡的主角,還有如綠珊瑚般的生根卷柏、蕨類等草本散生在岩壁上,使這裡的植物社會充滿了熱鬧的氣氛。再往上不久,則慢慢進入包籜矢竹的 純林中。

而這一片小樹林和箭竹、芒草的交界則是所謂「生態交會帶」,是生物競爭最激烈的地區,森林想往箭竹及芒草的地盤拓 張,而箭竹和芒草也想佔領森林現有的領域,動物、昆蟲也相同,原本住在草原的動物、昆蟲和住在森林中的動物、昆蟲也在森林交匯帶的區域相互爭奪地盤,這是 一場全面性的生物之戰,氣候則扮演了一個決定性的重要角色,而一切的結果都要通過最嚴苛的「時間」的考驗,才知道誰勝誰敗。

這一段路坡面稍陡,接近七星山東峰時,大塊的火山岩開始現身,岩上攀爬著灰色的低等苔蘚類植物,繞上東峰後視野乍然放寬,可以看到主峰頂的水泥屋架,穿行不算大的火山口後,即可登項。

◎嶺頂風光

水泥屋架橫亙山頂的七星山七星山的主峰高1120公尺,和台灣中央山脈、雪山山脈和玉山山脈等的大山在高度上相較,是矮了一截,可是,在台灣北部大屯火山群的群峰中卻是獨領風騷,穩坐最高峰的第一把交椅,而且視野可以作360度的迴旋遠眺,附近大小山嶺可盡收眼底。

往北由小觀音山、嵩山和竹子山稜線串接的山嶺成列雄峙,尤其竹子山寬扁峻拔的山形,在普遍由圓丘狀或錐形火山體構成的大屯火山群中,可說獨樹一幟,推測可能是由裂隙噴發造成的特殊效果,也算是地底的雕刻師在70萬年前的無心之作吧!

東方稍偏北近處有山形浪漫優美的七股山,遠方則有由大尖後山、磺嘴山連綴成的山列,和竹子山列夾成的北磺溪谷,在漫漫的時間長河中沖積出了河口與海交界處的金山小平原,也造就近代金山的繁華。

往西的大屯群峰像一個山峰的混聲合唱團,各自以不同的音高唱出一幅綠色的山之組曲。

山頂上的一等三角點東南方和西南方的下降山谷,各自蘊育了雙溪和南磺溪的源流,匯入台北盆地裡迆邐而來的基隆河,在水波中閃爍著亮麗的光茫。而南邊凸起的紗帽山則像群峰守候人類蠢動的前哨衛兵。山頂上有一個一等衛星三角點,是國家建設中諸多重要測量的基石。

占著山頂、突兀的水泥骨架,是台北自然的最高峰上最難看的人工胎記。

美軍駐台期間,曾經在七星山峰頂建了一座氣象電台,後因風雨及硫氣等侵蝕的影響,不久就癈棄了。

在1980年代中期,氣象局曾打算在七星山峰頂建一座氣象雷達站,認為這裡是無可取代的最佳地點,並打算在火山口處建雷達管理服務站,而且還要從中湖戰備道路上開一條路直通七星山頂,引起了當時登山界、環保界和一些氣象專家的熱烈討論。

如果真的在七星山頂上建氣象雷達站,則七星山在遠眺視覺上的山峰整體自然景觀將因人造建築物的矗立而嚴重破壞,更糟糕的是從山腳直通上來的道路所造成對山腹植被、動物等自然生態環境的衝擊,將是無可彌補的傷害。

況且,位在斷層帶上的地質狀況和後火山作用的進行,像不定時的炸彈,隨時有可能將人類無知的橫行毀於一旦,屆時,大地所受的創痛將是金錢無可換取的。

所幸,在這裡建氣象雷達站的想法終於被取消了。

保留每一個山頭的自然存在不僅是我們每一個國民的義務,也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以便讓每一個人擁有可以在山嶺間自由活動的權利。要提升台灣人民的自然文化素養,就從保護我們土地上的每一座山峰開始吧!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