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盃 零碳排 台灣本土「碳中和」第一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大環盃 零碳排 台灣本土「碳中和」第一例!

地球日「另類交易」 認購碳權做公益

2010年04月22日
本報2010年4月22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大環盃」運動會,認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獲贈之本土碳權(西口水力之VCS自願減排認證)碳中和不再是世足賽、奧運等國際級賽事的專利。在台灣,串連全國大專院校環境相關科系的第29屆「大環盃」運動會,認購了一筆碳交易公司捐出來資助台灣地球日活動的碳權,達到碳中和、零碳排,創下本土首例,也寫下大專環境科系學以致用的例子。

國內大專院校各系所每年皆有盛大的大專盃運動賽會,例如企管系的「大企盃」、土木系的「大土盃」、環境相關科系的「大環盃」等。所謂「碳中和」(或稱碳平衡,Carbon Neutral),是指一場動輒數千人、乃至數十萬人的大型活動,實質上未能做到零碳排放,但採購第三方釋出的碳權(碳信用額度,可由植樹、碳減量而來),以「抵銷」無可避免的碳排放。

今年由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主辦的「大環盃」運動會,估計在採取各種減碳措施後,仍有50公噸左右的碳排放,而認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獲贈之本土碳權(西口水力之VCS自願減排認證),認購之金額比照國際行情,折合新台幣2.5萬元,全數捐給該協會推動地球日及環境保育之用。

這項創舉,不僅開啓了台灣碳交易的序頁,也是該系「碳資產與風險管理」課程實際運用的案例。

該系授課教師莊昇勳指出,「我想給學生一塊塊的拼圖,讓他們試著去拼湊出未來環保的新趨勢。」學生周亞璇表示,他們將考慮來自全國各地學生交通過程產生的額外碳排放,利用購買碳權的方式進行碳中和以抵消碳排放,讓5月13-14日的大環盃成為全國第一個零碳排的運動賽會。

本次大環盃所購買的碳權來源,是國內第一個通過VCS認證之「西口水力」自願減排之專案,該專總計每年產出37,000噸之碳權。此舉更將是國內第一宗以本土產出之碳權作為碳抵減的碳交易案例。高雄大學環工系主任連興隆表示,「此次認捐本土碳權進行碳中和之舉,將讓今年的大環盃達到零排碳的目標」。

不過,碳中和最大的意義,仍在於活動主辦單位必須先「反求諸己」,採取各種減量措施後,有不足處才以購買碳權處理。對此,連興隆表示,本次大環盃採取的措施包括淘汰一般體育賽是常用的瓶裝水,改用桶裝水以減少資源消耗;此外,也安排接駁車以減少個人運具的使用。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陳瑞賓指出,碳中和的概念在台灣還不普及,但國外航空公司早有讓旅客可自願付費進行碳中和,以抵銷飛航所產生的碳排放。陳瑞賓表示感謝高雄大學率先認捐此次受贈100公噸碳權中的半數,支持該會進行地球日推動工作,也對大環盃率先以碳中和來抵銷各校學生往來高雄的交通碳排放深表肯定。

陳瑞賓說明,為將受贈碳權化為捐款,同時推廣碳中和概念,4月21-30日將在Yahoo!奇摩拍賣公益平台上,進行本土碳權一元起標募款活動,每一筆將以0.5公噸碳權(約為每人每月CO2排放量)為拍賣單位,歡迎個人認捐響應碳中和。若有企業組織欲響應高雄大學主辦大環盃的做法,歡迎直接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聯繫認捐碳權事宜。

連興隆表示,高校大學為台灣第一所簽署國際「塔樂禮宣言」之綠色大學,而大環盃又是國內環境相關系所之大學生所發起之運動盛會,能在地球日40週年時認購台灣第一個本土碳權,來進行活動的碳抵減,成為台灣第一個零碳排之運動賽會,同時支持國內環保團體,「深具歷史意義,我們都與有榮焉」。

※ 註:「碳權」:carbon credit,又稱碳信用額,原係指依國際公約或本國法律所定議之溫室氣體排放配額或權力。目前國際上亦衍伸指依自願減碳標準取得認證之減碳績效或排碳權力。

※ 想知道更多地球日響應活動詳情,請按我
※ 想為地球付出心力,還可以參加捐款地球日滿千送T恤活動、Yahoo!公益拍賣Yahoo!公益募款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