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全球化啊,這個已不只是名詞的名詞,當街坊巷口的雜貨店都變成小七便利超商、當你家冰箱都變成我家冰箱、當麥叔叔與西雅圖產的美人魚咖啡在街頭大戰珍奶茶飲攤,當農田果園都換裝成休閒咖啡座,當工廠運送帶上的零件從聖誕燈泡變成台商在中、越等地生產的半成品再運回組裝換上MIT標籤、當污染的土壤與地下水出現長串沒聽過的繞口化學式、當跨國食品集團砍掉熱帶雨林改種油棕樹而間接製成高檔食品賣到台灣...,我們必須坦言,小市民實在很難理解這個亂了序的所謂資本主義的競爭世界,不論是過度神話貢獻或揭露貿易自由化的害處,我們賴以為生的環境,未來究竟會因為這些新的貿易與環境關係而變成甚麼模樣,當支撐經濟成長基礎的自然生態環境,可能因為頻繁而大規模質變的國際經貿活動,受到不同形式與程度的損害,頭痛的是,每個人眼前所看到的全球氣候變遷與貿易的關係,卻如薄紗又像大象的腳,每個人都似乎看到一部份,卻又被矇上眼不知這貿易世界的全貌。
沒人樂見原本的貿易友好國用氣候變遷的新環保標準當作貿易壁壘,私底下大張貿易保護傘,我們也無法忽視國際商品貿易太過自由而對環境產生可能的負面後果,只是,從京都議定書在美國布希政府抵制下幾乎宣告失敗,稱現在是後京都議定書的時期,討論氣候變遷與貿易的關係,充滿不確定的國內外政經與社會變數。在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之幾個月前,全球關注貿易與環境的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World Bank)、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研究單位如國際永續發展研究所(IISD)、國際貿易和永續發展中心(ICTSD)等,相繼出版了檢討貿易與環境關係的報告,我們似乎可以從這些貿易與氣候變遷的辯論主題中,找出當前國際間對貿易與氣候變遷的討論焦點,在觀察主要國際機構的立場後,底下整理出較具參考價值的議題。
看待貿易與環境關係的三大基本立場
討論「氣候變遷」與「貿易」的關係之前,其實,UNEP與IISD分別在2001年與2005年公佈過相關報告,內容主要包含由「環境」、「貿易」、與「發展」等三大基本立場的綜合觀點。我們可以從國際經貿與國際環境管理兩大法制體系之下,對比不同看法之間的差別,從區分不同組織、不同國家與地區之間,在協商貿易與環境問題時,如何分別用不同價值提出不同的論點,將可以理解在多邊貿易協商時,各國與各組織為何會有意見相左?為何會有相同交集?這些不是巧合,而是有來自對不同事務與議題的不同利益考量的出發點。
國際間最早在討論貿易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時,來自不同背景總有各種不同的假設、不同觀點與技術用語,雖然國際政治與經貿談判充滿爾虞我詐的現實,在評估貿易商品(尤其是環保商品)的進出口利益時,即使各國在暗中捍衛己方的產業與商品利益,但在說服外界的理論說法與現實的證據攻防之間,所謂的談判,最後仍必須協調出共同解決方案。往後系列短文中,若能先認清這個主題裡較常見的共同對話與不同立場之間的主要障礙,將有助於瞭解當今國際貿易與環境的相互衝擊影響。在此之前,我們也必須先認清兩個基本的前提:
第一、貿易及環境間的交流極度多元複雜且重要;
第二、貿易自由化不是對或錯的問題,貿易自由化對環境的影響,決定於貿易與環境間是否互補,好環境政策及正確的貿易政策彼此互相支援,能共榮共存的關鍵在於國家及國際間的合作。
有鑑於談貿易與環境時,很容易因為彼此的不同專業背景與技術用詞不同,世界觀與假設立場也不同,早期這種問題更為嚴重,甚至直到現在仍存在溝通障礙,為了釐清不同立場差異,UNEP和IISD在2005年的報告,特別從貿易、環保、與發展的三大立場,歸納出個別之間的矛盾點,透過這些觀點,才可能尋求支持貿易、環境和發展的共同政策。這三大基本立場可以參見下表的整理:
表1. 對待環境與貿易關係的三大基本立場
立場 |
貿易 |
環境 |
發展 |
基本立場 |
自由貿易可致富、可能有助人類福祉 |
當前社會與經濟體系包括真實物價,未能反映環境受損而威脅地球生態系的完全成本 |
世界1/5以上人口(多為開發中國家)生活在絕對貧窮狀態,而貧富國家差距漸增,開發中國家首要任務為脫貧及縮小差距 |
國家回應 |
多數國家太直接答應保護國貿市場中的本國產業,使外國競爭者難進入市場 |
多數國家太直接回應國內產業界,以致試圖保護其對抗"高成本"的環保需求 |
雖然開放經濟不一定能自動成長,但是開放貿易或投資可能是種脫貧方式 |
關鍵問題 |
各國實施保護政策將使民眾生活更糟:國內企業更沒效率、本國消費者負擔更高物價,而更多有效率外商退出市場 |
各國保護其國內產業作法使民眾生活更糟:國內企業雖獲利,卻是建立在大眾付出環境惡化的成本以補貼企業的基礎上 |
富國利用補貼、特別貿易法或關稅等可能損及開發中國家的製造與出口商以保護本國產業 |
解決方案 |
對抗無效率的最佳方式是以有系統的規則改變此行為,而WTO是各國會遵守的機制 |
為避免環境惡化問題,必須清楚找出如何在國家與國家層級保護環境的方式 |
解決方法為建立強有力之多邊貿易法令以對抗上述行為,惟WTO深受強勢貿易國家影響,很多案例顯示自由化僅造福已開發國家之有利部門 |
貿易協定 |
即使簽署WTO等協定,各國仍會尋求法律漏洞,以環保理由禁止或限制貿易可能就是漏洞之一 |
即使已建置環保規則,政府與產業會逃避,透過掌控一些嚴峻的環保法令的貿易也許是一種可行方式 |
過去這類行為可能被判違反貿易法,但富國會尋求排除外國競爭者新方式,有國家將極力抑制外國競爭力,以環保禁止或限制貿易就是方法之一 |
貿易與環保 |
貿易可有助環保,而貿易之效率意謂耗用更少資源並產生更少廢棄物,且貿易有助取得有效率且對環境友善技術 |
愈多貿易意謂愈多經濟活動,以致許多案例導致愈多的環境破壞。且透過貿易增加的財富並不會導致環境改善 |
環保標準未搭配技術移轉或財務援助即要求貧國遵循富國環保標準不合理。如貧國需潔淨水為最優先,另全球環境議題如臭氧層破壞與氣候變遷,富國多是主要破壞者 |
資料來源:UNEP & IISD (2005:3)
【參考來源】
1.Hufbauer, G. , Charnovitz, S., and Kim, J. (2009) , Global Warming and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Najam, A., Halle,M. m and Meléndez-Ortiz, R.(Eds.) (2007), Trade and Environment: A Resource Book,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ISD),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rad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CTSD), The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ing Group(The Ring)
3.OECD & IEA(2008),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4.Tamiotti, L., Teh, R., Kulaçoğlu, V., Olhoff, A., Simmons, B., and Abaza H. (2009),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WTO-UNEP report.
5.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ISD)(2005), Environment and Trade: A Handbook, 2nd Edition, Pu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6.韓玉軍、陸暘(2009),經濟增長與環境的關係-基於對CO2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實證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 第03期。
※本文出自2009年環保署「國際動態環保資訊蒐集計畫」專案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