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成新寵 關鍵在預測風向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風力發電成新寵 關鍵在預測風向

2010年06月27日
摘錄自2010年6月17日天下雜誌經濟學人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風力被視為短期內最有機會與石化發電競爭的再生能源,但其發電容量並不等同電力,風必須於在特定的地方、以特定的力量、維持特定的時間。

這也是各界對風預測的越來越有興趣的原因,它能幫助開發者決定在何處建風力電廠,並幫助現有風力電廠更準確的預測發電量。

目前評估風力資源的主要方法是「測量、相關、預測」(MCP)分析,意即用某地的短期測量資料,與附近機場或氣象站的長期資料比較,使用統計模型分析兩者的差異,進而預估某地的潛在風力資源。

企業為了強化持續預測法,轉而使用「數值天氣預測」(NWP),也就是氣象預報使用的方法。企業在電腦建立大氣的立體模型,結合感應器和衛星收集的實際資訊以模擬大氣的行為後,再將預估的風力換算為預估發電量。

除了加強模擬的解析度外,比較NWP與實際風力渦輪的發電資料,找出特定場地的偏誤值,也可以讓預測更為準確。

但說服風力電廠分享資料並不容易,許多電廠認為這是商業機密。風力電廠目前最大的挑戰是讓自己「更像電廠」,更準確的預報或許能幫助它們達到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