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氣候變遷的兩大方式:減緩與調適 | 環境資訊中心
貿易與氣候變遷

對抗氣候變遷的兩大方式:減緩與調適

2010年07月15日
作者:鍾國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氣候變遷加劇,未來的環境是否變得更脆弱的關鍵,不僅是氣候本身的演變,更重要還是破壞環境最關鍵的物種-人類在未來以甚麼態度推動發展?WTO與UNEP在2009年的聯合報告中指出,當前各界認為可以對抗氣候變遷的技術工具,主要還是引用IPCC在2007年第四次評估報告(APR4)的研究成果。只是,在那些所謂的科學證據之外,各國政府相關掌握政策決策的核心人物如何利用這些參考資料並應用到執行層面還是最後的變數。

目前對抗氣候變遷的多種政策和措施,主要不脫以「減緩(mitigation)」或「調適(adaptation)」的方式。白話一點說明兩者的差別,減緩類似我們常聽到的減量,主要直接針對溫室氣體減量的因應作為,而調適談論的多是透過不同部門,以較為間接方式的綜合作法。

有機農法也是調適氣候變遷的方式,圖為澳洲布魯森(Bruthen)附近有機農場,翻新菜圃前先留出土地養雞以利後續有機肥處理。有機農法也是調適氣候變遷的方式,圖為澳洲布魯森(Bruthen)附近有機農場,翻新菜圃前先留出土地養雞以利後續有機肥處理。圖片來源:wikipedia

至於公認兩種可減少特定GHG排放量的定價機制:「碳稅」和「排放交易制度(ETS)」,這些主要在防止「碳洩漏(leakage)」和保護本國競爭力,包括邊境(國境)稅的調整措施。 總體而言,WTO與UNEP認為當前在WTO規範之下,從國家層級對抗氣候變遷仍有機會。一方面觀察WTO對氣候變遷減緩措施,亦有賴各會員措施對於貿易與環境的影響,將端視各政策如何設計與執行而定。

從巴厘行動計劃的複雜性和締約國之間對於主要分歧問題的技術轉讓,相關主題如智慧財產權、貿易、能力建構和融資都是重要議題。而提高調適能力的方式之一,就是將氣候變遷影響直接納入到發展規劃,如以把調適措施納入土地使用計畫和基礎設施的設計、將降低脆弱性的措施融入在現有降低災害風險策略當中。為協助各國瞭解可採行的調適方法及政策,IPCC 彙整各國對氣候變遷訂定的各種成本較低、投資報酬率較高的調適策略,另外,世界銀行也提出相關的行動重點如下:

圖表:世界銀行呼籲之對抗氣候變遷行動重點

重點

具體說明

注重既存短期連結關係

具備滿足未來能源需求、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水準所必須的節能與可再生能源技術

WTO會員國可考慮開放與「氣候友善型」和「節能型」商品貿易(並將此列為杜哈回合談判內容

UNFCCC下,此工作也將有助技術移轉

《京都議定書》下對氣候變遷與貿易之間聯繫的最重要重點:加快公佈溫室氣體排放量統一定價方法

消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擴大清潔能源技術在開發中國家應用範圍

對經濟快速增長的開發中國家而言,能獲得氣候友好型清潔能源技術尤為重要

若溫室氣體高排放之開發中國家中18個國家能消除四種基本清潔能源技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可使貿易收益增幅達13%

如果轉化為減排量,這些收益表明,即便是很小的清潔能源技術貿易量,即便是對少數幾個國家,貿易自由化也可能產生巨大影響。

完善智慧財產權、投資規定及其他國內政策,促進清潔能源技術在開發中國家的廣泛推廣

儘管FDI是最重要技術移轉手段,開發中國家薄弱(或可能薄弱)的智慧財產權體系常阻礙具體技術在計畫項目範圍外的推廣

已開發國家公司因為要遵循國內嚴格智慧財產權制,出售產品時很少轉讓知識,阻礙急需技術廣泛推廣

FDI(外國直接投資)要遵循所投資國投資規定和限制。

很多國家環境標準低,排汙費標準低,環境監管政策薄弱

積極探索開發中國家之間推動貿易(南南貿易)的潛力)

傳統認為開發中國家是清潔能源技術進口國,而已開發國家是技術出口國

隨投資環境改善,擁有消費者基數的開發中國家也將是清潔能源技術主體

 

趨勢預示「南南」技術移轉前景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2007)

由於傳統的貿易理論以比較優勢為重要基礎,從氣候變遷與貿易觀點分析,舉凡能源成本、GHG排放量等均應該納入比較優勢的會計衡量。據估計,減緩成本約只佔全球GDP的0.12%,IPCC在2007年報告預測減緩氣候變遷的經濟成本,此成本通常會隨穩定(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目標的嚴格程度而增加。長期而言,這成本平均每年只佔全球GDP不到0.12%。到2050年,為了將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穩定在710ppm到445ppmCO2當量的平均經濟成本介於使全球GDP增加1%和減少5.5%這範圍間。據WTO-UNEP(2009)建議,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相關重點,至少要考量包括以下:

* 應用潛力與關鍵技術
* 減緩目標與成本估計
* 總體經濟層級的平穩情境與目標
* 從部門層級的GHG減緩潛力作為碳排放的定價功能

而在減緩與調適背景下的技術與技術移轉,必須注意「技轉途徑」以及「智慧財產權與技轉」的關係。

規劃各部門與計畫之調適方法與政策如下:

部門

部門調適選項/策略

依賴之基本政策

能源

. 提高能源效能

. 設備電纜地下化

. 利用再生資源

. 減少依賴單一能源

. 強化高架輸配線基礎設施

. 把氣候變遷納入設計標準

. 施行國家能源政策、法規、財政與金融獎勵措施,鼓勵使用替代能源

水源

. 實施去鹽技術

. 擴充雨水收集

. 強化水的再利用

. 增加貯存水與強化保存技術

. 提升水的運用與灌溉效能

. 引進與水有關的風險管理

. 審視國家水政策整合水資源

農業

. 考量農作物的遷徙

. 調整種植日期與種植多樣的農作物

. 改善土地管理,如植樹以控制侵蝕並保護土壤

 

. 研發農業政策

. 改造農業機構

. 強化農業生產力結構

. 提供農作物保險

. 進行土地保育和土地改造;進行人員培訓

. 提供財務獎勵,如補貼與租稅抵免

基礎設施/ 住居

. 考慮設備之遷移

. 沙丘加固

. 強化海堤與暴風屏障

. 保護現有天然資源

. 加速土地取得和創造沼澤地,對抗海平面上升與洪水緩衝區

. 提供保險

. 改變設計

. 修改建築法規

. 審視土地使用政策

. 整合氣候標準與法規

 

人類健康

. 提出健康行動計畫

. 提出緊急醫療服務

. 提供安全用水與改善衛生條件

. 改善氣候敏感病害監測與控制

. 加強衛生服務

. 實施區域性與國際合作

. 識別氣候危險的公共衛生政策

旅遊

. 提供人造雪

. 增加多元的旅遊景點與收入

. 搬遷滑雪坡到更高海拔與冰川地

. 提供財務誘因,例如補貼與稅賦抵減

運輸

 

. 重新規劃交通系統

. 審視道路、鐵路和其他基礎設施的設計標準和規劃,以因應暖化及補強排水系統

. 提高對研發特殊情況的投資

. 將整合的氣候變遷因素納入國家交通政策

資料來源:WTO-UNEP(2009)

英國號稱零耗能的集合住宅區BedZED是減緩氣候變遷的綠建築設計案例。圖片來源:wikipedia

氣候變遷友善技術相關議題

國際環境法發展,趨向確保各國如何架構其經濟活動(如透過UNFCCC締約,確定改變國家的經濟結構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相對之下,國際貿易法制,傾向一個國家應該如何從國內法律和政策等有關投資和環保方面,界定智慧財產權等,目前最關鍵問題為WTO架構下,專利和智慧財產權是否會構成技術性的貿易壁壘。

經濟全球化與自由化,也引發全球貿易與投資市場對評估「環保產品和服務(EGS)」潛在的貿易商機的動機。據ICTSD在2009年的估計,世界各地的永續發展策略促進全球環保產業發展,估計全球的環保產業產值超過6500億美元,而EGS貿易估計約佔該此產值的十分之一。理論上,EGS貿易自由化也許有助開發中的經濟體以更環保和永續發展路線發展經濟,EGS產業可為貿易夥伴帶來經濟利益的方式持續增長,無論這些貿易夥伴是已開發的先進工業國或開發中國家,前提是需有核准EGS自由化的政策條件。ICTSD認為,雖然幾乎所有開發中國家都有環保問題,但EGS貿易活動僅侷限少數幾個特定國家,亦即並非所有的重要環保議題均透過EGS解決,而缺乏貿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實在的市場。

WTO與UNEP對於推動氣候友善商品與服務的看法,以IPCC定義的減緩與調適措施為基礎,認為各國在CTE下也定義過環保商品範圍,站在降低關稅可促進對氣候友善商品(包括再生能源)與服務之貿易立場。認為貿易自由化有助鼓勵擁有環保技術之生產者與專家擴展其商品與服務至他國,這類EGS移轉他國關鍵不只是價格,還可能包括一國的GDP、外人直接投資(FDI)、及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法律規章等條件。

只是,WTO與UNEP舉例僅以透過特定關稅調降,以非洲的加納受惠於先進國家的規模經濟,取得能源效率產品。這案例說明只是點出聯合國會員裡頭南北陣營國家的部分關係,但是,這類措施的真正挑戰,或許還在於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工業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之間的氣候友善商品與服務的貿易戰。

【參考來源】

1.Hufbauer, G. , Charnovitz, S., and Kim, J. (2009) , Global Warming and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Najam, A., Halle,M. m and Meléndez-Ortiz, R.(Eds.) (2007), Trade and Environment: A Resource Book,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ISD),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rad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CTSD), The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ing Group(The Ring)

3.OECD & IEA(2008),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4.Tamiotti, L., Teh, R., Kulaçoğlu, V., Olhoff, A., Simmons, B., and Abaza H. (2009),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WTO-UNEP report.

5.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ISD)(2005), Environment and Trade: A Handbook, 2nd Edition, Pu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6.韓玉軍、陸暘(2009),經濟增長與環境的關係-基於對CO2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實證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 第03期。

※本文出自2009年環保署「國際動態環保資訊蒐集計畫」專案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