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石化 蓋?不蓋?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國光石化 蓋?不蓋?

2010年10月18日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剪輯:陳忠峰

潮水來去的彰化海岸,退潮後寬度超過4公里的泥質灘地,是台灣最廣大的潮間帶。無數水鳥來此覓食,在東亞澳洲水鳥遷徙的路徑上,位在中心點的台灣,猶如候鳥的亞太營運中心。

579國光石化

蚵農和漁民也跟隨海水漲退的節奏,走進潮間帶工作,人與海共譜魚村文化,傳承至今。在海洋生態學者陳章波的眼裡,潮間帶之所以生產力高,由於能吸附很多有機碎屑,形成食物鏈,才能有沿海蓬勃的養蚵產業和養殖漁業。

落腳在彰化縣大城鄉和芳苑鄉外海的國光石化,面積廣達3506公頃,將是台灣面積最大的石化廠,讓在地農漁民擔心不已。國光石化是蓋?還是不蓋?在地居民反映兩極。部分大城居民期待,國光石化設廠能帶動地方繁榮,反對的芳苑鄉民則認為,國光石化提供的就業機會有限,但石化業代表高污染,將導致農漁產業受到衝擊,反而造成更多人失業。

國光石化公司董事長陳寶郎表示,第一期建廠計畫,雇用6400個員工,除了部分舊中油員工,將提供給在地鄉鎮1400個工作。漁民洪清山認為,他已經50幾歲了,國光公司還會雇用他嗎?而且因為國光失業的人,其實比國光雇用的人還要多很多!

濁水溪南岸矗立著龐大的石化王國─台塑六輕,濁水溪北岸即將誕生國光石化,兩大石化巨人相隔短短8公里,污染加乘的衝擊,讓大城與麥寮的居民憂心忡忡。六輕周圍居民長期承受石化廠的污染,罹患癌症比例高與六輕有顯著關聯,環保署把台灣分為7個空品區,中彰投4個縣市屬於中部空品區,已經列為3級防治區,空氣污染嚴重到進入紅色警戒。台大職工所詹長權教授認為,從環境和人體健康,中部地區的污染已經超量,不適合再擴建石化廠,甚至現有的污染也必須減量。

大度堰的公聽會遭到民眾抵制,從烏溪取水的大度堰,是以長程且加壓的方式送水給國光石化,水利單位認為,大度堰取用烏溪下游的水,這些水承受台中地區生活污水,無法再做民生使用,給工業區使用是廢水再回收利用。

國光石化一天的用水量37萬噸,相當於彰化縣全縣130萬人的用水,彰化縣的民生用水至少7成來自地下水,從工業、農業、到養殖漁業,也都高度仰賴地下水,濁水溪的水源提供給農業,六輕長期調用農業用水,未來中科四期、國光石化也加入搶水行列,水資源的排擠效應,將導致農民抽更多的地下水。農民批評,農民抽地下水,政府要抓,現在不解決農民抽地下水的問題,只解決財團的。

國土下陷災情嚴重的彰化縣,地下水超抽的老問題,政府無力解決,但企業開口要水馬上就有,在政府的天秤裡,解決國土災難與經濟發展,孰輕孰重,答案已經很清楚。台大土木系李鴻源教授認為,彰化所有的用水幾乎都是地下水,必須優先解決彰雲的產業結構與用水結構,不然國光石化是不能蓋的。

面對全球暖化的國際議題,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世界第22名的台灣,政府不斷宣傳推動低碳家園的目標,卻又逆向擴張高二氧化碳排放的石化產業。

經濟學者陳吉仲進一步精算出,國光石化的經濟效益,一年淨效益不超過516億,如果扣掉生態損失、健康危害、農漁業衝擊以及地層下陷和溫室氣體,這些的外部成本至少536-1090億,國光石化其實是一門賠本生意。

從學術界、醫學界到藝文界,紛紛挺身反國光,環保團體更發起台灣第一宗環境信託案,超過3萬人連署,願意捐款買下濁水溪口溼地,給白海豚一個生存空間。面對一波波的公民運動,政府維持一貫的立場,努力排除國光石化設廠的各種障礙,甚至因國光石化設廠,導致稀有白海豚洄游廊道被阻絕,將提早走上滅亡之路,行政院長吳敦義認為,白海豚會轉彎的,繞過國光石化的廠區。但更多的人呼籲政府要政策轉彎。

學者估計,國光石化對全國GDP的貢獻,佔約0.4%,對應到石化業高污染的衝擊,國光石化該蓋?還是不蓋?台灣如何抉擇?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