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仁溪另類生態之旅 | 環境資訊中心

二仁溪另類生態之旅

2005年12月02日
作者:晁瑞光 (台南市社區大學)

2005年海洋生態暨科技教育種籽教師研習營,11月26、27兩日移到台南來舉行。課程從台灣環海的自然環境談起,再到各種漁業文化的討論。從歷史的觀點回顧,先民如何從南邊或西邊度過大海來台灣生活,卻在無止盡的捕撈造成漁業資源的枯竭。人類的文明發展造就河流與海洋的汙染,最終經由食物鍊又再回到人類身上。

研習中最令人深刻的是廖鴻基老師。不論是出海捕捉曼波魚、鬼頭刀魚的眼神,或是魚的愛情故事,都讓人著迷。然而當提到人們愛吃魩仔魚卻吃掉了各種魚的小苗,吃掉了海岸的生活命脈,卻又不禁感嘆。

                  

兩天活動中,最令人期待的,是實際走訪全台最令人心驚膽跳的二仁溪。透過回顧河流污染史與實際環境的衍替,實習驗證教材的使用與分享,老師們學習如何傳遞環保知識給孩子們。

當大家來到漁港時剛好有漁民自外海捕魚回來,魚都不大而且都是同一種魚。高雄縣舢筏協會支援7艘船,帶著大家自二仁溪出海口出發。一出漁港,便看到污濁溪水並傳來臭味。沿岸還是有水鳥飛舞,烏黑的水岸邊有很多的魚塭,不知養的是什麼魚?如此的耐污染,更好奇魚都賣去哪裡?

                  

船隊首先來到一處廢棄電路板堆置的堤岸。這種電路板大家都沒有看過,看起來有一點像陶瓷又不太像,敲起來鏗鏘作響,據說這是很早期回收的電路板,主要是在這裡洗出裡面的貴金屬,曾經造就這裡非常繁榮的過去但也犧牲了這裡的環境。接著再往上游去,沿途堤岸都是建築廢棄土堆置至河道縮減。接著來到另一處廢棄的電路堆置處,這是海棠颱風之後沖刷出來的,材質為塑膠的是近10年的產品。這過程有如在參觀博物館,看到工業發展的過程。

                      

回程路過一間小廟,看到廟旁有一處露天燃燒的平台,然後一個轉彎大家來到了三爺溪。溪水頓時變的非常非常的黑,船行在虛無的黑暗中,黑的嚇人。最後再回到漁港,這是一個驚異的旅程,驗證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落差。

                           

河流自上游帶來各種的有機質來到海洋,豐富了海岸的生態。一個四面環海,號稱海洋國家的地方,卻是如此對待自己生長的土地,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