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花開滿枝紅,燃燒如火喚春來 | 環境資訊中心
攝影賞析

刺桐花開滿枝紅,燃燒如火喚春來

2006年04月16日
作者:林瓊瑤

初春,台灣的北部進入了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粧點了粉彩色系的陽明花季;而在陽光依然明豔的南台灣,刺桐是最能表現出風中不熄的熱情。

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 var. orientalis(L.)Merr.)是龐大的豆科植物家族中的成員,為落葉性喬木,三出複葉,小葉略呈菱形。「刺桐」的名稱源自於它長了瘤狀銳刺的枝幹,主要分佈於熱帶亞洲及玻里尼西亞,台灣則產於全省平野、溪流兩岸及恆春半島和蘭嶼海岸。  

刺桐花朵燦爛似火焰(路嘉煌攝)  流連於刺桐花間的紅嘴黑鵯(許晋榮攝)

初春三、四月,刺桐開綻如火燄般紅豔的蝶形花,花形如雞冠,因此刺桐又別稱「雞公樹」。與刺桐花期相同的木棉,也是幹身密生瘤刺,開花時也是聲勢浩大,褐色的枝條上排列著碩大的橙紅花朵,素有「英雄樹」之稱,比較起來,生長在山野海岸的刺桐,倒是頗有「草莽英雄」的氣質。在台灣,刺桐屬的還有雞冠刺桐、珊瑚刺桐、火炬刺桐、念珠刺桐、黃脈刺桐等,但它們都是引進的庭園樹種。

刺桐一年四季變化明顯,春天開花,艷紅似火;夏天發芽,新葉初生;秋天茂盛,綠意盎然;冬天休眠,葉落枝枯,所以「四季樹」之名,就這樣不脛不走,也由於它具有這種特徵,「終歲不知春夏,老死不知年歲」的古早平埔族人,就靠它的變化而辨年識月,《番社采風圖考》中就曾這樣描述過:「番無年歲,不辨四時,以刺桐花開為一度。」 刺桐曾廣泛地分佈於台灣的平野海岸,在台灣的地圖上也可以找到與刺桐相關的地名,如雲林縣的「刺桐鄉」、屏東縣的「刺桐腳」(枋山附近);在各鄉鎮列管的百年珍貴老樹中,高聳蒼勁、濃蔭怡人的刺桐也常是名列其中。

刺桐紅花粧點了墾丁初春的藍天(徐仁修攝)  噪林鳥也來享受這春天甜蜜的饗宴(許晋榮攝)

每年初春,當刺桐火紅的花序開滿一樹時,不僅帶來了熱鬧的春意,一時之間,也成了群鳥訪花尋蜜的美食天堂。平常以昆蟲、植物果實或種子為食的烏頭翁、紅嘴黑鵯或噪林鳥,無法抗拒刺桐花的甜美甘蜜,常成群吵雜地在紅花間竄跳,甚至擺出像蜂鳥般高頻率拍翅的定飛姿態,大肆取吸花蜜。活潑的鳥群與一樹火紅相映成趣,是墾丁三月的美麗春景。

墾丁國家公園區內的刺桐多分佈於南灣、西海岸一帶,但多是單株零散分佈,龍鑾潭自然中心的步道兩側種植了兩行刺桐,既可引蝶,又可誘鳥。但是自2000年3月起,台灣東南部包括台東、台南、高雄、屏東等地的刺桐屬植物,都面臨了刺桐釉小蜂的危害,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往北部及離島地區蔓延,恆春半島的刺桐也無法逃過此劫。

遭刺桐釉小蜂危害而死亡的刺桐朽柴(西門攝)  龍鑾潭自然中心步道殘存的刺桐(西門攝)

往年花綻紅豔喚春來的刺桐家族,新生嫩枝、枝條、葉柄、葉脈、甚至葉肉上均佈滿膨大水泡狀的蟲癭;感染嚴重的植株,又被介殼蟲、椿象、粉吹金龜等昆蟲入侵,部分區域可觀察到真菌嚴重侵害植株,甚至許多已有植株死亡的現象。園區東海岸佳鵝公路一整排年約25年、刺約40棵的刺桐因而枯死,龍鑾潭自然中心步道也僅有一棵倖存。看來,在最近的幾年,火紅刺桐映照藍天的墾丁三月春景,只能暫存在過去的記憶;呼喚春天的使命也暫時交給其他植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