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從來沒有變得如此迫切。201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而全球各地的溫度也可能達到了歷史最高。然而,英國氣候變化專員約翰阿斯頓最近卻表示:「協商與其所處的政治環境相比並不那麼重要。」在經歷了一系列的阻撓之後,坎昆談判的政治環境十分惡劣。
大約就在一年之前,曾在哥本哈根召開了一系列磋商。就當時的情況而言,似乎有可能達成一個政治協議,進而能夠在坎昆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
眾所周知,哥本哈根會談並不順利。中美兩國領導人協商的政治授權十分有限,而他們之間的角力也成了會談期間最突出的風景。歐盟則實際上保持了觀望態度。談判被發展中國家組織77國集團中的一小部分領導群體打亂,並且他們還無視他們自己的成員國的利益,這其中就包括處於弱勢的小島國。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日趨不穩以及由氣候懷疑論者製造出來的一場聰明卻不合科學邏輯的公關噱頭--「氣候門」的背景之下。儘管哥本哈根協議只是大會以「附注」方式通過的一份有限協議, 但是,在這一背景下卻也聊勝於無。
進入2010年後,哥本哈根協議中的構成要素在運作方面似乎取得了一些進展,如減少森林砍伐和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一項保護森林的工具,簡稱「REDD +」);以及通過哥本哈根綠色氣候基金為 適應和緩解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援助等。雖然有可能會在未來某個時候達成一份具有約束力的協定。但是,近期只會在達成協定的領域取得切實的進展。儘管聯合國的 議事程式及機構顯然需要加以改革。然而,包括G20及經濟大國論壇(成立於2009年的17國氣候變化對話平臺,簡稱MEF)在內的其他一些論壇組織,所 作出的政治決議似乎可以對聯合國的不足起到補充和鞏固的作用。
不幸的是,協議本身依然是一份備受爭議的檔。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只不過將其看做是「政治指導」,根本無關痛癢。協定的某些措辭,如有關適應問題的,不僅欠妥,而且還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這份檔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同時,G20和MEF會議已經最大限度地取得了進展。與聯合國會談的情形一樣,與會各方根本就缺乏前進的政治意願。在這些會議上,圍繞著未來達成的任何有關氣候變化的協定的具體形式、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減排的幅度、以及如何對主要發展中國家所採取的行動進行監測等問題所產生的爭議猶如情景重播般似曾相識。
而國際談判之外的發展讓事態雪上加霜。美國的氣候變化立法未能獲得議會上院-參議院的通過。持氣候懷疑論觀點的共和黨人最近在競選中取得了勝利。而這更使近期在美國全國範圍內針對氣候變化採取有效行動的前景進一步變得暗淡。因此,美國在協商方面的授權將會非常有限,而且還有可能會在國際協商的過程中繼續扮演拆臺的角色,使全球的信心水準下降,使發展中國家分崩離析。
然而,雄心有所降低的並非只有美國。大多數發達國家今年在氣候變化方面所採取的行動都不盡如人意。日本決定推遲主要氣候變化立法的通過。澳大利亞在是否實施碳排放交易的問題上舉棋不定。而與《京都議定書》的標準似乎還有很大距離的加拿大則在集中精力遊說,試圖削弱國際排放要求。這種不確定的狀況已經在碳交易市場上有所反映。歐洲排放交易計畫中碳價依然持續低迷。
發展中國家已經以各種方式表達了他們的挫敗和失望。小島國由於已經面臨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仍然繼續主張盡可能地採取立即行動。同時,他們還堅持認為,他們作為最弱勢的國家,應該首先獲得氣候變化適應資金的援助。包括主要石油生產國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在內的一些拉丁美洲國家四月份在玻利維亞齊聚一堂,達成了一系列更加激進的提議。這些提議隨後被提交給了天津聯合國氣候談判。然而,這些提議迄今為止也只起到了破壞和拖延談判的作用,由始至終發達國家都不曾做出承諾。
UNFCC談判已經開始升溫。就如何對發展中國家溫室氣體減排所作出的努力進行測量、報告和審核的問題中美兩國意見不一。在近期召開的天津會談期間,就這一問題兩國的激烈交鋒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6月,由於沙烏地阿拉伯為未來有可能損失的石油收益要求補償進一步地阻礙了談判的進程,導致挫敗情緒爆發:波恩會談期間,NGO組織、樂施會及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代表偷走了沙特的銘牌,把它藏在了廁所裏。
目前看來,在《京都議定書》的第一承諾期結束之前(2012),很有可能不會達成任何新的全球協議,則第二期承諾期開始前存在一個空 檔。六月,聯合國提出了包括延長議定書期限,或通過變更其結構來防止出現法律困境等在內的一系列備選方案。考慮到全球氣候會談步履維艱的情況,這些措施非常謹慎。同時,它們又再一次地顯示了人們完全喪失了在不久的將來達成一份新協定的信心。
在過去一年裏,幾乎所有可能出問題的地方都出了問題。那麼,之後,我們該如何前進?必須採取哪些措施才能促成坎昆會談的成功?只有與會的談判各方重建信任,才有可能在氣候適應、建立新的氣候基金、減少森林砍伐和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技術轉讓和實施等問題上取得進展。發達國家還需 要通過兌現他們承諾的快速啟動資金來表明他們的誠意。為了避免有人對發展援助被重複計算的問題提出指責,因此必須採取透明的方式。
從長遠看來,我們有可能離聯合國議程所鼓勵的國際氣候變化合作形式漸行漸遠,轉而向自願、承諾和審查式的方向發展。然而即便如此,UNFCCC仍將通過促成氣候適應等方面的工作來繼續提供必要地服務。
歸根結底,在缺乏政治意願的條件下,出現瓶頸和分歧無可避免。如果我們想要達成一份更加廣泛的協議,或者建立一個能夠真正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的框架,那麼中國和美國這樣的國家就需要賦予他們的代表更大的政治許可權。
相關文章: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0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0年11月26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