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選戰觀察 社運組織的參與及缺席1:社運參與主流政治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五都選戰觀察 社運組織的參與及缺席1:社運參與主流政治

2010年12月13日
作者:崔愫欣、趙家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自1996年起就以「爭取真正來自社運的政治發言空間」為名投入選舉的綠黨,屢敗屢戰,即使年初才因即將斷炊,對外告急募款,但在這次五都選舉中仍以極少的資源與人力,奮力一搏,推出5位市議員候選人;而自1995年起即致力實踐「不藍不綠」政治行動的人民火大聯盟,也推出5位市議員候選人。不算競選經費,兩邊光選舉保證金就要投入各100萬元,這次社運參政規模之大,著實讓外界吃了一驚。

■社運組織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勇於挑戰大選,雖然結果總是不如人意,但一次次叩關,也看見了一次次的進步。圖為綠黨7月13日至中選會外陳情,抗議選舉保證金過高,表示應廢除保證金制度。(文/林欣志 圖/中央社)

無畏質疑 社運挑戰大選

外界質疑在社運長期低迷的清況下,這個參選計畫是否切合實際?但對於這兩個致力於政治改革的組織來說,這似乎是一次不能缺席的戰場。至少對於綠黨內部而言,這也是一次不得不的世代交替,原抱著每個選區都能推出一位候選人的宏大計畫,但人選難覓,早期學者型的環運大老已經逐漸退出,中生代環運工作者由於組織與生涯考量,多半不肯輕易上選舉火線,最後由中生代也是參選第二次的綠黨秘書長張宏林、發言人潘翰聲領軍,在選前幾個月,臨時徵召了3位超級新人,在資源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勇於挑戰大選。

許多人不解,為何要推出這麼多人?為什麼要找這些沒有太多組織經驗的年輕人?這是勇於創新、還是一種冒進?相較之下,火盟推出的都是從事社運有10年以上的資深工作者,不管在社會經驗還是運動積累上都讓人無話可說,然而資深運動者雖然在議題上著力甚深,但對參選的選區而言,跟綠黨新人一樣,對選民來說仍然是陌生的,一切都要從頭做起。

多元主張吸引實質支持

如果把選舉當作是一種組織過程,綠黨與火盟在這場參政嘗試上都算是順利拿到入場券,只有幾位工作人員的綠黨光是組織起競選義工團隊,將5位候選人的保證金與競選經費募齊,就是一件大工程,本來以為湊不齊的保證金,在網路與媒體的宣傳下,一點一滴地捐進來了,這是比投票認同度還要高的支持,表示有一批支持者願意以實質支持給小黨一個機會,而且即使選上希望不大也願意支持,這樣的支持度不但在募款上,也開始在選票上看到端倪。

火盟則是試圖以更紮實的組織戰,開展一場嶄新的政治實驗,雖然在台灣的主流選舉中,顯得有些曲高和寡,連泛社運圈的支持者都有點搞不太懂該如何幫忙,但是火盟提出的「互負責任、集體共決、履約保證」的關係,組織參政公民團,針對勞工、性工作、同志、原住民等議題,提出基進與多元的政治主張,讓人眼睛一亮,不但讓原有議題群眾走向政治化,也吸引了許多基進青年的支持。

五都選舉結束了,社運界仍無人當選,甚至可以說離當選仍有一大段距離,除了在選票上的成果,選舉的方式與過程都應該有更深一層的自我檢討,才能務實地邁向下一步的社運參政之路。

從落敗中看見進步方向

以選票結果觀之,綠黨共推出5個候選人可拿回4人的保證金,政黨得票數有2萬4,624票,潘翰聲與張宏林2位在選區得票上升,又有3位超級新人開創選區新票源,已是綠黨選舉史上的一大突破了!但這是不是就算綠黨的勝利呢?相對的,火盟候選人得票率都沒有超過0.5%,是不是就代表選舉方式的失敗呢?

平心而論,對綠黨而言,潘翰聲與張宏林已在同選區參選2次,知名度大為提升,得票數卻上升有限,進步太少,殊為可惜。

綠黨近年來在媒體上曝光度大增,知名度跟他黨候選人比不遑多讓,但關鍵之處仍在於資源與人力不足,於一般的選舉跑場行程做得太少,雖努力經營普遍性的環保議題,選區內的人脈經營卻遠遠不夠,連綠黨自身都不諱言,沒有像傳統政黨的基層樁腳經營,靠的只有綠黨的形象以及空氣票。

這點從綠黨3位新人的亮眼表現就可以看出,宋佳倫在綠黨從未經營過的中正、萬華區有2215票(1.17%);而李盈萱在內湖、南港區有4939票( 2.24%);勇於跨越台北市的王鐘銘,在新北市淡海區甚至得到表現優異的 8321票( 7.50%),為綠黨開疆闢土,寫下紀錄。

在選民面前可說是缺乏經營與知名度的候選人,僅靠選前的衝刺就可獲得高票,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民眾選黨勝過於選人,綠黨的招牌已經可以算是一個拿得出去的招牌,這是綠黨累積10多年的戰果,但儘管如此,這些年輕候選人在綠黨無實質資源下,靠自己人脈組織團隊,在網路上募到經費,也真是十分不易的成果。

今(2010)年社運參政雖然敗選,但仍有值得觀察與期待的潛力,綠黨在內湖、南港區與新北市淡海區的高票,與環團在當地經營反淡北快速道路以及反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是否有關聯?在這些地方開發案上旗幟鮮明的綠黨,是否真的得到了環保票?新北市淡海區的攻城掠地,表示城鄉差距不是問題,綠黨在都市邊緣的新移民區域也有優勢?火盟的得票率雖低,但細火慢熬的組織方式,若能長期經營,會培育出甚麼樣的組織實力?若時間充足,公民參政團成為助選的一股力量,選舉又會有甚麼樣的變化?

這一切的答案,還待更細緻的調查與討論,而令人欣喜的是,社運參政不但是玩真的,而且正在前進的路上。

※本文轉載自「立報

作者

趙家緯

台大環工所博士,現為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程兼任助理教授。長期參與台灣氣候與能源政策之公共討論,近期聚焦於台灣淨零轉型路徑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