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化」考驗坎昆氣候會議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透明化」考驗坎昆氣候會議

2010年12月11日
作者:林子倫(台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會場外的坎昆陽光燦爛,會場內卻籠罩著哥本哈根的陰影。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六屆締約國會議(COP 16)在墨西哥坎昆召開,「透明化」(transparency)成為此次大會的核心訴求。COP16大會主席墨西哥外長Patricia Espinosa過去半年來積極運作,希望坎昆會議能一掃哥本哈根密室政治的陰影,重建工業化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談判互信。去年哥本哈根的COP15氣候會議,由美國總統歐巴馬等20多個國家領袖所主導草擬的「哥本哈根協定」(Copenhagen Accord),被批評寫下了「不透明及不民主」的氣候談判惡例,因此遭到發展中國家的抵制。因此,如何重建各國互信,成了實質談判議題能否突破僵局的關鍵。

本次大會第一週,又出現所謂「墨西哥文本」的謠言,這幾乎是去年丹麥文本的翻版,逼得大會主席 Espinosa 出面澄清,強調「透明化」與「包容性」是大會談判的重要原則,也否認密室版本的存在。她召開了一系列的非正式諮商,試圖化解分歧。其中最關鍵的一場,應是12月5日上午的一場非正式諮商,當天(週日)原本大會休會,卻罕見的由大會主席召集全體會議,NGO代表則在前一天晚上才臨時收到會議通知。

這場非正式諮商會議由大會主席Espinosa主持,她強調今天只談會議的程序,不進入實質議題的討論,並重申互信是會議成功的條件,大會不存在台面下的協商文本,也沒有密室協商。作為主辦國,她將確保透明化的原則,以促使坎昆會議的成功。

Espinosa強調四大原則:部長將不草擬協商文字,但會協助尋求平衡;部長將不召集任何形式的非正式會議,若與他國代表接觸,必須報備並開放其他代表參與;部長與其他部長的接觸將不受限,將持續開放對話;部長不能取代特設工作小組主席的權責,但可協助解決相關爭議。

大會主席的宣示獲得在場G77 /China 集團、歐盟、以及小島國家聯盟的支持,葉門代表G77集團發言重申雙軌談判的重要性,以及堅守巴厘島路線圖的授權。歐盟代表(也是去年的大會主席)亦發言支持Espinosa的談話,不過她意有所指的強調,「我們是來談判,不是來重申國家立場的!」

不過埃及的代表質疑,依循主席提出的原則,各國代表程序上應如何與他國部長聯繫或召開會議? Espinosa則將上述原則再重讀一次,並強調她將密切注意相關的談判過程。哥倫比亞代表則發言強調該國正遭受洪水的侵襲,對於氣候變遷採取行動實在是刻不容緩。她認為哥本哈根的密室政治陰影(the elephant in the room)仍然存在於坎昆氣候會議上,必須嚴肅的面對,不可迴避,她的精彩發言受到全場熱烈的掌聲以及主席的肯定。

這場非正式諮商會議,顯然是為了第二週高階部長會議的關鍵談判之透明度定調。值得注意的是,氣候談判的「透明化」爭議,從原本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可量測、可申報與可查證 (measurable, reportable and verifiable, MRV),REDD以及氣候財務(climate finance)的機制公平性,轉化為對於資訊透明、平等參與及公平正義的民主訴求。這次主辦國墨西哥對於透明化的堅持和重建互信的努力,顯然掌握了談判的關鍵氛微,也讓實質談判得以進展。不管坎昆氣候會議結果如何,無疑的將在全球環境的民主治理進程中,寫下一個先例。

※ 本文同步刊載於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