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6年昆蟲學家艾德華•威爾森提出「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一詞後,近20年引起全球廣泛的討論。但當科學家不斷呼籲生物多樣性正快速喪失時,大部分的人對「現今生物滅絕的速度是過去的百倍、甚至千倍」的科學論述並不會產生太多的關注,比起遙遠的亞瑪遜熱帶雨林消失了幾種植物或昆蟲,人們更關心糧食及石油等民生必需品的價格波動,因為這些都直接影響日常生活。
事實上,科技再進步、石化工業再發達,人類的生存仍與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即使現在我們不必像老祖先一樣,以傳統採集、農耕及狩獵方式取得所有生活必需品,但仍依賴生物多樣性直接或間接的維護全世界人類的健康,我們常說「健康無價」,生物多樣性在維護人類健康的價值上也是難以估計的。
生物多樣性提供最基礎的營養
人類在吃飽之餘,還希望吃的健康。所以除了均勻攝取五穀、蔬果、奶蛋肉及油脂外,專家還建議每天應吃三種蔬菜及兩種水果,而且其中一種蔬菜還是深綠色或深黃色。如此才能獲取各種營養素及適當的熱量,以維持人體活動所需,及增強抵抗力、預防慢性疾病等。
這些各式各樣的食物,就是來自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同時為了供養世界上龐大的人口,科學家利用基因的多樣性進行育種改良,以生產更多的糧食。所以生物多樣性提供充足的多種營養食物,即在維護人類最基礎的健康。
生物多樣性的醫藥價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世界上約有80﹪的人口是以傳統的草藥來醫治疾病,不僅如此,植物也為現代醫藥提供了有效的成分。若沒有罌粟,就沒有嗎啡、可待因等麻醉止痛藥物;若沒有白柳樹,就不會發現阿司匹靈;若沒有金雞納樹提煉奎寧或金雞納霜,現在仍有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人死於瘧疾;若沒有微生物,那就沒有各種抗生素可以消炎治病。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葛利佛在發表美國最常用的處方藥的總論中指出:前150種常用的處方藥中,有118種是衍生自生物體的藥劑,而其中有75%來自植物、18%來自黴菌、5%來自細菌,3%則來自脊椎動物。而前10種最常用的,更有9種是來自植物的天然產物。
雖然科學家已檢測許多有藥效的植物,但實際上這些植物的數量還不到全部植物的1%。新的病原體不斷出現,並隨著便利的交通得以快速的傳播造成流行疾病,再加上許多病原體對藥物演化出抗藥性,所以新藥的研發是刻不容緩的事。科學家估測,在熱帶雨林或甚至溫帶森林,每檢測125種植物中就有一種能夠用來開發新藥,而這些新藥在美國一年就約有2億美元的市場價值;但若是每天都有一個物種消失,就相當於每年喪失3-4個研發新藥的來源,也就是損失6億元的經濟利益。
大自然就像一個藥櫃,儲藏了許多藥材,而保存越多的生物多樣性,就代表藥櫃裡的藥材越多樣、越無匱乏,越能帶給全人類健康的福祉。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功能
「預防勝於治療」,2010年美國最新的科學研究指出:生物多樣性能有效保護生態系統免受傳染性疾病的危脅。意即物種的減少會增加環境中的病原體,並讓人類更容易感染傳染性疾病。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疾病的傳播有無形的關連。科學家們推測,有些物種可能具有較高的免疫力,可以緩衝疾病的傳播,但也因為具較低的繁殖力,所以當生物多樣性下降時,就首當其衝滅絕。而繼續存活下來的,是免疫力低、繁殖力高,能擴大傳染性疾病散播的物種。
研究中也指出,人類因開發土地及狩獵等活動而增加接觸新病原體的機會,雖然生物多樣性可能是新疾病的來源,但相對的生物多樣性卻也有保護作用。
保存天然棲地,維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就是減少疾病的最佳方法,使人類及其它物種都能保持健康。
良好的生活環境也可以促進健康
清新的空氣及良好的水質,也是健康生活的條件之一。生態系統中,從大型的哺乳動物、到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每一種生物都具有特定的生態功能,影響生態系的整體運作與完整性。所以維持良好的生物多樣性,才能架構完整的生態系統,發揮良好的生態功能,包括清淨水質、提供氧氣及清除污染等。
生物多樣性亦提供娛樂價值,例如賞鳥、賞鯨、觀蝶等戶外活動,人們從大自然中得到快樂,滿足心靈的需求,此為心理的健康,在先進國家尤其受到重視。
保護大自然的「未知」
大部分人不曾關心的亞瑪遜雨林消失的物種,也許其身上正藏著治癒或防範某種疾病的秘密,只是它在未被發現之前,就已經永遠消失,而最終受影響的仍是我們人類。
地球上尚未被發現及瞭解的物種極多,這些未知的生物也許存有重要的物質,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及促進科技的發展;一旦因破壞而滅絕,不但造成生態系的失衡,更是人類的一大損失。「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種生物都有存在的價值,這正是生物多樣性的涵意;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是保護已知的地球資源,更重要的是保存許多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