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千年不滅 學者:減排甲烷較容易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CO2千年不滅 學者:減排甲烷較容易

2011年02月22日
摘錄自2011年2月21日醒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根據加拿大氣候模擬分析中心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即使完全放棄使用石化燃料,終止排放二氧化碳,部份現存的CO2即便經過1千年仍會存在,即溫室作用將會持續數百年之久。學者指出,除了長週期的減碳外,也要降低短週期如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如此「效果會非常顯著」。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最新估計,非二氧化碳的排放占全球溫室氣體50%以上,呼籲重視減排短生命週期溫室氣體的重要性。

而甲烷是最普遍的短生命週期氣體,存在大氣9年,20年期的暖化強度比CO2高72倍,主要來自牲畜的反芻和糞便;據統計大氣中甲烷的濃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250%,而二氧化碳只增加37%。

由於畜牧業是產生甲烷、黑碳、地面臭氧的主要來源,聯合國國際永續資源管理小組即呼籲,應多吃蔬食以減緩排放短週期溫室氣體。

「完全停止排放CO2,溫室作用仍會持續3、5百年。」學者指出,現在就必須有所改變,大家努力減碳後,可以讓地球重新啟動自身修補的能力,而溫室氣體中生命週期最短的是甲烷,約9~15年,且佔溫室氣體的20%~25%。

學者表示,降低甲烷排放比CO2的困難少很多,如果減排甲烷會對減緩暖化效果非常顯著,不但獲得國際科學家的共識,而先進國家更流行低碳素食風,目前教育部已推動「周一無肉日」,未來各機關和單位都可以一起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