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世代的綠行動大集合 就在「台灣地球日」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新聞

綠世代的綠行動大集合 就在「台灣地球日」

2011年04月14日
本報2011年4月14日台北訊,黃慧珊報導

台灣地球日活動網站今年是台灣地球日邁入第10年,回顧活動發展脈絡,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認為,台灣社會保護環境的觀念已普及,民眾不再認為保護環境是政府、環保團體或宗教團體的事,社會進入「綠世代」。「綠世代」台灣人在環境保護行動上會自我期許,因為,綠世代不想將被污染的環境留給下一代。「綠世代」的「綠行動」又是什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夏道緣表示,最簡單的就是由自身做起,可以要求自己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作到「綠交通」、也可以「綠色消費」或是「資源回收再利用」等等。更進一步的「綠行動」訊息可以到地球日官網http://www.earthday.org.tw/加入。

陳瑞賓在接受大愛電視台的訪問中指出,去年地球日百萬綠行動可看出綠世代的覺醒。近269萬個綠行動成果占去年全球綠行動總數的6.2%。今年地球日「百萬綠行動」以500萬為目標,邀請各界響應,幫助國際地球日在2012里約地球高峰會前收集到十億筆綠行動,以向各國執政者施壓,提出具體解決氣候變遷的對策。

夏道緣在接受世新廣播電台的訪問中強調,許下一個你的綠行動承諾,並作到守護我們地球。

陳瑞賓說,透過本土社會發展檢視國內地球日發展脈絡,可以看出國內地球日的發展脈絡檢視國內社會發展,可以看出民間環境意識的演變,是一連串從「自家周圍」到「自然環境」、從「本土運動」到「響應國際」的轉化過程。

1980到199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開始要求生活周遭環境品質。當時環保署推出「清境家園」政策得到社會熱烈響應。當時家家戶戶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掃地,各地也時常動員掃街行動。「台灣環境意識是從一般民眾日常生活中萌芽的」。

後來,臭氧層破洞的衛星畫面震撼世界,人類開始意識到「自己有能力破壞地球」這個事實。陳瑞賓形容,這個轉捩點讓國內開始省思,愛護環境不僅是撿撿垃圾;經濟發展造成的污染問題,帶出許多關心空氣、水源、能源、有毒廢棄物的團體。在各地反水庫、反火力發電廠、反工業區、反核,是台灣環境運動的風起雲湧時期。

隨著千禧年到來,世界邁入新紀元,環境問題也在人類行為影響下,演變為全球性「氣候變遷」問題。當時,台灣陸續有許多團體推出地球日活動,團體間的互助協同卻很缺乏,使得行動分散而效果不彰。於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台灣地球日整合型專案團隊」,除了和友好團體推出「護衛家園」地球日活動,更將國際地球日網站中文化,進而建構出本土地球日網絡交流平台,以「在地行動、全球視野」為指標精神,期望未來每年響應國際主軸,並具體落實於本土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