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在6月17日舉行「電磁波預警機制風險評估第八次專家會議」,討論環保團體要求將「電磁波環境建議值」更名為「急性傷害瞬間基本限制值」。最近環保署公布會議記錄,環保團體發現漏列學者關鍵發言,因為這段發言是贊同環保團體強調的「833.3毫高斯是『短時間的暴露』,不是台電一再指的『安全值』」,發文要求環保署更正。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謝燕儒回應,將重新檢視錄音內容,如果會議記錄有誤,會立即更正。
環保團體指漏列的內容主要是成大公共衛生學科暨研究所教授李中一的發言,內容如下:
「我們身體對熱敏感的幾個器官,包括皮膚、眼球,和男性的生殖腺對熱敏感,所以在833mG以上是有一些確定的急性傷害,那這些基本上是屬於熱效應,所以我覺得這應該是屬於短時間的暴露,就是說你任何時間都不可以超過833mG。
「總而言之,就是從公衛謹慎避免的角度來看就是能儘量避免就避免,因為它(極低頻)放到2B(致癌物)去,基本上就是雖然證據不確定,而已是有相當多的證據。」
「所以第二題(針對ICNIRP所建議的暴露限制值,探討其為「短期」或「長期」的適用性),我個人的建議是「短時間」的暴露。」
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在1998年訂出「一般民眾暴露環境電磁場建議值833.3毫高斯」,提醒各國政府應注意電磁波危害。環保署於2001年公告我國電磁波環境建議值,也是833.3毫高斯。
但833.3毫高斯指的是瞬間暴露限制值、還是長時間生活的安全值,政府這10年來不曾探究,台電都以833.3毫高斯為法定安全值,只要民眾住家電磁波在833.3毫高斯以下就拒絕改善。各地電磁波受害者自救會強調,833毫高斯指的是急性傷害,並不是長時間暴露的安全值,要求更正。
當天電磁波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椒華指出,所有自救會要求環保署要講清楚,環境建議值833.3毫高斯被誤解為長期暴露也安全,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安全值,應改名為急性傷害暴露值,以免再被誤用。
自救會:林基興是電信產業代言人 可以當環保署專家委員?
當天會議由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研究員林基興當主席,中正大學特聘教授陳文雄指林基興2009年任職「台灣電信產業協會秘書長」,幫台電宣傳833毫高斯以下都沒有問題,現在竟然當環保署的專家會議委員,還當主席,要來擬定影響全民健康的規範,「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李威霆表示,我們不能理解一個具有電信業者身分、代表電信業者利益的人竟然被政府聘為電磁輻射審議委員會委員,也可以擔任政府重要科技評估的技術顧問嗎?
立委田秋堇強調,電信產業是利害相關人,林基興基於利益迴避原則不該參加這個會議,這是最基本利益迴避原則。
林基興:科學就是科學 沒為自己利益扭曲科學
林基興表示,電磁波研究是科學議題,這需要有相當專業知識了解,希望國人知道這是科學問題,我說寫這書沒有代表業者利益。「我也可以說我保護環境,你說你對,我說我對,先解決科學議題再講別的」。
當天的委員、台大公衛所教授鄭尊仁說,科學價值要追求真理,「你代表某一利益團體,會不會影響到你的判斷?」「我們做研究,最後做結論會照你的想法,有點偏頗,投學術期刊都要自己寫沒有利益問題。」
鄭尊仁認為,就連馬總統提名誰,一不小心弄不清楚被駡得要死,這應該是共識,要求參加這個委員會的委員都沒有利益關係,大家才相信決議是可信的。
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邱弘毅表示,這是一個涉及居民身家財產安全重要的委員會,公正客觀性必需要被信賴。「我們大家都當老師這麼久了,心中自有一把尺,要拿捏好,否則你在這領域也不會受尊重。」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