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莒,不是離島中的「離島」,而是獨一無二的「地方」 | 環境資訊中心
討沰的日子

東莒,不是離島中的「離島」,而是獨一無二的「地方」

2011年07月22日
作者:廖億美

有一座島,四季分明,生活步履受季節牽引。
有一座島,大海是冰箱,大地是糧倉,生存所需從中獲取。
有一座島,勞動是與生態對話,休息是與環境應和。
有一座島,聚落承載著智慧,地景展現岀姿態。
有一座島,你來,來生活、工作、休憩、療育,隨四季遷移,與自然同生息。

這座島嶼,名為東莒。

東莒島位於馬祖列島南端,是馬祖四鄉五島中唯一沒有行政機關的小島,島上的東莒國小是最高學府,而最重要的共識組織是社區發展協會。在這樣僅有一百多人的小島上,人與人之間不僅多有血緣關係的聯繫,而其社會關係更是唇齒相依。因為位處邊陲的危機感,相對地也凝聚了島上居民的共同體意識。

也因此,儘管以聚落空間的分布而言,東莒分為大坪、福正、大埔三個聚落,而居住人口多集中在大坪村,但是無論是東莒文化促進協會或是東莒社區發展協會,均是以島為範圍的社區組成,組織間成員重疊性高,並且關係密切,大埔目前雖無人居住,但與目前人口聚居的大坪村具有臍帶關聯。

從台灣本島的角度而言,馬祖是偏遠離島,而東莒更是離島中的離島;然而從歷史縱深來看,這座小小的島嶼上刻劃著時代印記,從見證六千多年前史前人類文明的熾坪隴遺址、晚唐移民的蔡園裡遺址、明末抗倭的大埔石刻、清末門戶洞開的東犬燈塔,以及因應近代國共對峙情勢所形成的戰地景觀與防禦工事,加上體現生存之道的聚落生態,此豐富的歷史層疊,構成了東莒的紋理。

而島上居民隨著四季遷移,與土地、與海洋、與潮汐、與環境發展岀的生存方式,透過在地知識的傳遞與運用,讓人與島嶼的關係更加緊密,使島嶼的性格與在地生活的風格產生一致性。因為人在其中的作用,是承受者也是傳遞者,這樣獨特的在地性,使東莒成為獨一無二的「地方」。(系列一)

欣賞這篇專文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