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舌蘭不只能釀酒,也可用來當作生質燃料了。一項新研究指出,用龍舌蘭所製成的燃料,可減少運輸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提出該研究的牛津大學教授尹德維迪(Oliver Inderwildi)還表示,龍舌蘭最大的優點是,可以生長在貧脊的旱地或沙漠。因此,種植龍舌蘭,不會和糧食作物的耕地競爭。
在美國等地,用來取代汽油的乙醇大多是用玉米製造,卻遭抨擊是引起穀物價格飆漲到歷史新高的元兇之一。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法律授權讓汽油、柴油可添加生質燃料的作法,有違反道德的不良副作用,因為生質燃料的生產常常違反人權和破壞環境。
但是新研究發現,就算是乾旱土地上,龍舌蘭提煉出的乙醇產量也非常充分,而且對於環境的影響也相對較少。多肉、葉形如玫瑰的龍舌蘭,可以製造高品質的糖;科學家已打造了一座設備來模擬其生長環境──墨西哥的哈利斯科州(Jalisco,龍舌蘭之州),在此地將糖轉為燃料用酒精。
尹德維迪指出,這項刊載於《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是第一篇對龍舌蘭乙醇的全面性生命週期分析報告,提供了有關其能源與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科學資料。研究團隊發現,龍舌蘭提煉的乙醇,其二氧化碳的淨排放量是每百萬焦耳(mega joule,MJ)35公克,遠少於由玉米乙醇預估的排放量85 g/MJ。相較之下,燃燒汽油排放約100 g/MJ 二氧化碳,而一些玉米乙醇的預估排放量甚至比汽油更多。
用巴西蔗糖所提煉出來的乙醇比龍舌蘭乙醇更好,因為蔗糖乙醇只會排放 20g/MJ 的二氧化碳。但是Inderwildi說,巴西擁有獨特的水、土壤和空間,再加上可用低碳的水力發電來烘乾作物;這些獨特的條件,使巴西蔗糖的成功案例很難複製在巴西以外的地方。
這項研究考慮了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從肥料的使用、脫乾、機械潤滑油和電力運轉後所燃燒剩下的作物殘餘物,都涵蓋在內。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牛津大學的植物科學家史密斯(Andrew Smith)補充說,「龍舌蘭的特徵很符合生質能源的生產條件,另外也顯示它很有潛力作為適應氣候變遷調的糧食作物。在可耕地和水資源貧乏的世界中,預期龍舌蘭大規模種植後,也將引起『食物重要還是燃料重要』的爭論。」
龍舌蘭作為生質能源的試驗已經在澳洲進行。一些專家也指出,在墨西哥和非洲有許多廢棄的龍舌蘭園,可重新加以開墾利用。以往這些農園是用來生產瓊麻(sisal)纖維,但因為塑膠興起後而沒落。
※ 參考資料:衛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