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草莓麵包沒有草莓蹤跡,當柳橙汁裡找不出柳橙顆粒,當一切味道都是人工調製,我們所失去的不只是自身的健康,就連後代子孫的存續也賠了進去……
一次意外的檢驗,揭發了台灣有史以來最大宗的黑心食品事件——不肖業者在飲料、麵包、保健食品等非法添加塑化劑,其效應正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一時之間,全國上下人心惶惶,個個都怕自己受到嚴重毒害,尤其是身為父母的人,根本無法接受花大錢買給孩子吃的保健食品,竟然是毒藥。在食品裡用塑化劑替代合法的乳化劑,只有沒良心的商人才做得出來,社會道德淪喪至此,生活環境到處潛藏危機,讓人不免對未來感到憂心忡忡!
塑化劑無所不在
塑化劑的發明已有70年,真正大量使用也有50年之久。塑化劑有很多種,構造也很類似,DEHP只是其中之一,只是它的毒性透過動物實驗比較為人所知。塑化劑究竟是什麼,一般人可能很難理解。顧名思義,就是和塑膠有關,它們可讓硬塑膠變軟,且能因應我們的需求塑造出各種形狀。最常見的是加在含氯的塑膠「聚氯乙烯」(PVC)中,硬的PVC可用來製造電腦配件、家電用品等,加了塑化劑後,更可以製成桌巾、浴廉、百葉窗、地墊、壁紙、梳子、甚至是保鮮膜、玩具、文具和衣服、皮包、鞋子。
或許你會問,為什麼我都不知道塑化劑早就在我身邊?如果沒有喝塑膠飲料,也會中毒嗎?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中原本就充斥著塑化劑:像是醫院為滿足衛生條件和方便性,打針輸血都是使用一次就丟的PVC塑膠針筒和血袋。另外,在保鮮膜的選擇上,因為 PVC的黏性比較強,消費者通常會捨棄安全性較高的PE材質,這也大幅增加食物接觸塑化劑的機會。再加上此次被檢出的黑心食品又來掺一腳,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快變成塑膠人了。
惡果存在食物鏈中
國外曾經有人自願在皮膚上塗抹,以研究它在身體的代謝,結果發現DEHP被皮膚吸收的比例低於從食品中攝取。所以如果只是偶爾使用化妝品,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如果經常噴髮膠、擦香水、塗指甲油,那麼接觸塑化劑的機率不止是皮膚,還包括吸入,甚至沒洗手就吃東西,就順便把塑化劑吞下肚了。
塑化劑是一種油溶性的化學物質,它們在環境中不易被細菌分解,並且會透過食物鏈在動物體內累積。根據歐洲的調查,在所有食物中,海鮮和魚類的DEHP濃度是最高的,尤其是那些體脂肪多的大型魚類。雖然魚類的營養價值很高,但是現在的河川和海洋早就被人類製造出來的工業毒物嚴重汙染,環境荷爾蒙中的多氯聯苯(在老舊的變壓器中)、多溴聯苯(在家用品的塑膠中)、壬基酚(在清潔劑中)等都被發現存在北極熊和鯨魚體內。人類當然也自食惡果,根據調查,有九成的美國人血液當中有兩百多類化學物質。
環境賀爾蒙禍延子孫
DEHP等塑化劑被刻意加在食品當中,大大增加了罹癌的風險,因為它們不僅影響內分泌,也可能致癌。台灣的飲料種類之多堪稱世界第一,同時每年吃下超過三百億的保健食品,可是沒想到大家吃下的是一堆塑化劑,影響範圍之大,幾乎可以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
DEHP這種塑化劑在進入消化道之後,有的會被身體的解毒酵素分解,再經由尿液排出,有的則隨著糞便排出體外。但最怕的是沒被分解卻留在心臟、肝臟、生殖器官等脂肪多的部位作怪,因為它會模仿女性荷爾蒙,刺激乳癌細胞的生長、可能會造成女生性早熟和降低男生精子的數目。這種模仿女性荷爾蒙因而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一般稱為環境荷爾蒙。
當發育中的胎兒、成長中的兒童和出現性徵時期的青少年,受到環境荷爾蒙的毒害時,可能造成畸型、氣喘、性器官發育不正常等等。台灣的學者也確實測到孕婦臍帶血和羊水中的塑化劑濃度比國外婦女高出很多,這使得我們不得不擔心,台灣的少子化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如果孩子的發育受阻,而且年輕女性因為這次黑心事件更不想孕育下一代,那真的是動搖國本了。
改變習慣才能杜絕毒害
台灣人應該改變飲食習慣,不要以塑膠餐具裝盛熱食和太油太酸的湯、飲料,因為這些有毒物質容易在油脂中釋出。另外,盡量不要以塑膠保鮮盒和保鮮膜來加熱食物,而是改用玻璃或陶瓷餐盤,PVC保鮮膜無法回收,在焚化過程還會產生毒性很強的戴奧辛。還有一個也和「吃」有關的環境荷爾蒙——雙酚A,它的危害也不容小覷。雙酚A被用在PC奶瓶、運動飲料瓶和罐頭,PC是回收號碼7號的聚碳酸酯,它因為透明、耐摔、質輕,所以又被稱為「太空玻璃」。家長在為嬰兒或小孩準備塑膠瓶時,應注意材質,與其用錯塑膠,不如改用玻璃奶瓶和不鏽鋼杯比較安全。
有人說:危機就是轉機。藉由這個事件,大家才知道原來真正的果汁打出來是會沉澱的,我們常喝的橘子水裡根本不含橘子成分。消費者是冤大頭,花錢買了化學藥品調出來的東西,還把它們當做補品。從今以後,請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只有它們的營養素、抗氧化物和抗癌物是被完整保存的,其中含有的纖維素也可以幫助排便和排毒,當然,適當的補充水分也可以達到排毒效果。千萬記住,你的健康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交給食品業者。
目前已知廠商所使用的化學物質高達八萬多種,且絕大多數都沒有經過檢驗和測試就上市。這樣的情況,對人力有限的政府單位,的確是力有未逮。但正因如此,各主管機關更應互相合作避免管制漏洞。以衛生署為例,不要獨厚醫藥的管理,而應注重飲食教育,教導民眾正確的飲食習慣及如何選擇安全的食物,並且對廠商進行頻繁的稽查和抽驗,加重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的罰則,才能有效嚇阻廠商製造黑心食品。而環保署則應針對運作毒性化學物質的廠商,強制他們做好紀錄和申報,以便掌握毒物的流向。預防勝於治療,只要平時全國上下都關心食品安全,黑心廠商就無生存的空間,我們的健康才有萬全保障。
※ 本文轉載自2011年七八月合刊號,第84期《人籟》論辨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