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丹頂鶴 文學藝術興嘆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珍稀丹頂鶴 文學藝術興嘆

2011年09月14日
摘錄自2011年9月14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日本贈送丹頂鶴給台北市立動物園,這種動物除了數量稀少外,也有不少傳說與文學藝術創作以牠為主角,如傳說中的毒藥「鶴頂紅」;古代詩人劉禹錫、杜牧也都有描寫牠的詩句。

丹頂鶴的身體以白色為基調,其上點綴了深黑與鮮紅,其身體線條柔和、修長,給人優雅、高貴的感覺。丹頂鶴激發無數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將其身形、動作與叫聲轉化為文字、詩詞與圖畫,進而賦予哲學、宗教的心靈寄託與期待。

在中國古代,鶴多指的是丹頂鶴,唐宋時期,文人飼養丹頂鶴,此時期出現大量相關的文學與藝術創作,如劉禹錫「鶴嘆」中,描寫丹頂鶴「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杜牧的「鶴」則以「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鬚」形容這種鳥類。

除詩詞外,相關的成語俯拾皆是,如妻梅子鶴、閒雲野鶴、焚琴煮鶴及松壽鶴齡等,可見鶴在中華文化的重要性。丹頂鶴文化可溯至先秦時期,當時為皇室貴族的寵物,漢朝末年道教興起,丹頂鶴更成為長壽、成仙的象徵。

丹頂鶴除在文學居重要地位,武俠小說中常見的致命毒藥「鶴頂紅」,傳說是以丹頂鶴紅冠的血製作的。實際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鶴血氣味咸平無毒」,人們所說的「鶴頂紅」,實際是用砒霜等藥材配製而成的毒藥,因其顏色鮮紅如鶴頂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