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05日
摘錄自2011年10月4日自由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科學家2日指出,北極上空的臭氧層在去年冬季到今年春天期間出現破(空)洞,面積達2百萬平方公里,相當於5個德國或加州大,這也是北極臭氧流失嚴重程度首次與南極相當。
美國、加拿大、芬蘭、丹麥等國研究人員,在2010年到11年的北極冬季到春季期間,進行衛星測量;發現北極上空15到23公里臭氧嚴重流失,最嚴重的出現在18到20公里高處,有80%的臭氧流失。這份在「自然」期刊發表的報告說,「這是首次出現臭氧流失程度足以被合理地稱為是北極臭氧破洞」。
位於平流層的臭氧層能過濾會致癌的紫外線,如同地球的保護層,通常在南、北極冬春季期間會發生季節性破壞。一部分是因人造氯基化合物,如已遭聯合國禁用的氟氯碳化物;另一原因是酷寒,因為會破壞臭氧的氯分子在酷寒下最活躍。
世界氣象組織8月發佈今年首份「南極臭氧空洞公報」,指出,南極臭氧空洞面積接近過去10年的平均值,比2008年和10年稍大,但比09年稍小。全球196六國於1989年簽署生效的「蒙特婁保護臭氧層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後,全球大部分地區已停產氟氯碳化合物,專家預期南極臭氧破洞可在本世紀中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