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綠電」有助推動能源政策民主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瘋綠電」有助推動能源政策民主

2011年10月05日
作者:林子倫(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

日本福島核災掀起了全球新一波的反核浪潮,台灣的環保團體也在430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核遊行,呼籲政府汰換核能,增加再生能源比例。近日來,由許多家庭主婦發起成立的「瘋綠電行動聯盟」,主張民眾應擁有購買乾淨安全綠色電力的權利,試圖挑戰長期以來台灣能源與電力政策的集權與壟斷,這項倡議,對於推動台灣能源政策的民主化,以及思考「後福島」的能源政策,具有積極的意義。   

瘋綠電聯盟提出的問題很直接也很簡單,如果我們可以選擇有機食品,可以選擇環保設備,可以選擇節能家電,我們應該也可以選擇綠色電力─由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生產的電力。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可以拒絕購買含防腐劑或反式脂肪的食品,為什麼我們不能拒絕購買核能或其他汙染的電力?

這個有趣的提問,點出了台灣電力事業長期壟斷的現實,國營的台電不僅是台灣最大的電力生產單位,更一手包辦了輸電、配電與賣電的角色。長期以來,由於電力事業的特殊性,關於發電方式的配置,主要依賴技術官僚與專家菁英的意見,一般民眾鮮少有參與聞問的機會。因此,讓民眾擁有選擇綠色電力的權利,不僅可提升公民的能源意識與環境責任,回應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更是走向能源與電力政策民主化的重要一步。

事實上,瘋綠電行動聯盟的倡議並非全新的概念,在加拿大、美國、澳洲、以及歐洲的荷蘭、德國、丹麥等國皆有多年實際運作的經驗。簡單的說,實務上對於有意願購買綠色電力的消費者,電力公司提供差別的電價,一般而言,價格皆比普通電價稍貴,消費者可選擇固定比例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與電力公司簽約,自願性的給付較高的電費。而收取的綠色電力資金,除了支持綠色電力的投資與發展外,也有部分拿來作為弱勢族群的電價補貼。

除了個人或家庭可選擇綠色電力外,企業也可透過購買綠色電力,減少電力來源的二氧化碳排放,以降低企業的碳足跡。根據今年最新的統計,名列Fortune 500 的全球企業中,如蘋果電腦(德州辦公室)有98%電力來自綠色能源,半導體巨擘英特爾其電力使用有88%來自綠色電力,Dell 也有28%。而政府部門如美國環保署的電力使用已經100%來自綠電,農業部則已佔50%。

對於增加再生能源比例的倡議,關心台灣能源政策的人士有很深的無力感。過去十年來,台灣再生能源占發電量的配比一直未超過1%,價格因素是推動的主要障礙之一。這股倡議綠色電價的呼聲與趨勢,正好回應了這項需求。不過,綠色電價不應被窄化為電力市場的自由化,因為自由化不等於民主化,它不應成為另一種型式的電力壟斷。期待綠色電價的實施,讓民眾擁有電力的選擇權,並進而擁有影響國家能源政策與電力配比決定的參與權,朝綠色電力與能源政策民主化邁進一步。

※ 本文原發表於第三屆民間國是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