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到小瑀魚是在陽明山二子坪,她只有四歲,是個甜美的小女孩,大家都喜歡逗她、跟她聊天。有人就問她,妳最喜歡的顏色是甚麼,你猜她怎麼回答?
「只要是大自然的顏色我都喜歡!」小瑀魚不假思索,大聲的回答。
此時大家陷入一陣沉默,因為這答案超乎預期,因為常人想到的答案不外乎藍色、紅色或黃色等。但小瑀魚的回答卻像一種誠摯的宣告,表達她發自內心對大自然的喜愛。
讓人好奇的是,究竟怎樣的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會讓一個才四歲的小孩,對大自然有這麼深的依戀。然而當接觸過她的父母與大她三歲的哥哥小咕嚕時,會對小瑀魚的反應一點也不意外。
她的父母陳理德和孟琬瑜從事科技業,但假日總往山裡跑,當小咕嚕還在強褓中,就背著他四處登山,等會走路後就到處參加各種形式的自然體驗活動,在安全範圍內放任他到處探索。
小瑀魚出生以後,一家四口便帶著帳篷四處露營。孟琬瑜觀察,其實小孩子都很喜歡露營,因為帳篷會帶給小孩子一種家的感覺。在露營的過程,讓小咕嚕和小瑀魚一起參予搭帳篷、煮晚餐和收帳篷,進而從中學習如何分工合作。
即使假日頻繁的出遊,小咕嚕和小瑀魚在學校的表現卻不比其他人差,反而因為時常接觸自然,養成小咕嚕敏銳的觀察力,他的導師發現小咕嚕在戶外總觀察到很多昆蟲和植物。而頻繁的爬山、走步道,讓小咕嚕和小瑀魚跟其他小朋友比起來,體力更加充沛。
陳理德和孟琬瑜能夠放手讓子女探索山林,其實跟自身生長歷程有很大的關聯。陳理德是在鄉下長大,小時候沒有甚麼零食,村落的小孩總是結伴在樹上摘桑葚和芭樂解饞,而求學的時候,讀到這些植物的相關知識總有一種親切感,而一頭栽進植物的世界。大學時期加入登山社,更為日後帶領子女敞遊山間有很大的關聯。
孟琬瑜是在都市長大的孩子,即便如此,她的父母總在假日帶著全家造訪植物園與陽明山,同樣一條步道,在她母親的探索帶領下,總能一次次發現驚奇。從她母親身上學到的,是同一處地方,因為時間流動與四季遷移,有不同的樂趣。
原來,喜愛自然是一種遺傳,當父母幼時接觸自然的種子一旦種下,會在舉手投足間,形成最有力的身教,自然而然在子女心中萌芽,開出最美麗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