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之路】建立永續發展的基礎:全球與台灣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永續發展之路】建立永續發展的基礎:全球與台灣

2002年09月25日
作者:鄭先祐(文化大學生物系教授)

「廣大的且完全的參與面,是永續發展成功的關鍵。」這是聯合國籌辦這次於南非約翰尼斯堡登場的「全球高峰會」所公告的原則。然而,我國的代表卻受政治外力的干預而被排除,或是被無理的納入其他國家之中。雖然我國有30多位民間團體代表組成的「台灣非政府組織行動聯盟」(簡稱為TANGO)主動參與,以及台灣環保聯盟台南分會應邀發表保護七股潟湖及黑面琵鷺的成果,但這些都被要求掛入中國或是其他國家的名義。同時,我們也有多位中央級的官員加入,但都無法參與國家級的會議。如此的政治運作,已經讓以「永續發展」為主題的「全球高峰會」蒙上陰影。

「全球高峰會」,全名為「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WSSD),是1992年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的高峰會的延伸,故又稱「里約十年的高峰會」。全球總計有一百多個國家的元首和四萬多名各方面的代表,包括:國家和政府的首長、國家代表團、以及非政府組織(NGOs)、商業界和其他各類團體的代表,參與高峰會。為期10天的會期中,將回顧過去10年世界各國政府各自邁入永續發展的成果,並檢討落差的原因,同時更期待透過全球聯盟的力量,共同研擬具體的全球行動,對抗各種困難與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對於糧食、水、居住、衛生、能源、健康等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壓力下,我們要如何改善人民的生活和保育自然資源。

這是人類共同為謀求減輕地球負擔,又能改善生活的重大事件。明顯的,這是充滿著衝突,矛盾與困難的會議。籌備這次高峰會的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從去年的四月至高峰會正式召開之前,特別為高峰會召開過四次的預備會議(PrepComs),對團體和代表,以及討論的議題,可能達到的公約條款…等等,做事前的協商。

然而,對「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的執行計劃內容,各國間歧見仍深,特別是如何分擔拯救地球,以及改善窮國人民的生活貧困之責任。其中,對解救貧窮的目標,歐盟認為責無旁貸,美國則是拒絕背書。譬如對管制廢氣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美國政府仍是拒絕簽署。因為布希總統說,如果簽了,美國將會損失4,000億美元和490萬個的工作機會。

全球人類,是生命的共同體。縮短貧富差距,以及保護地球環境是文明永續發展的基礎。同樣的,我們期望台灣的永續發展,就必要提昇社會福利,以及落實生態環保。雖然來自經濟利益的角逐力量,非常的強大,但倘若是持續滋養經濟利益,將會耗損永續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不僅是無法持續,且終究是會崩潰。

荒謬的是,就在「全球高峰會」登場的前夕,我國府院召開的「大溪會議」或是「經發會」的週年檢討會議,仍只是高喊「拼經濟」,其主體內容仍然是財經,或是兩岸問題和朝野政治角力,以及各種開發建設,欠缺「全球高峰會」永續發展的內涵!於改善目前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行政院的永續發展委員會似乎沒有什麼功能?社會福利與生態環保,不僅是未能成為主軸,甚至幾乎是完全的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