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吶喊 環境生態是否也正在高喊救命? | 環境資訊中心
國家公園

人在吶喊 環境生態是否也正在高喊救命?

2006年05月03日
作者:黃瀚瑩(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大尖山俯視、三面海洋環抱下的墾丁國家公園,春季正展現著大自然的千嬌百媚,是人類親近自然的絕佳時機。然而,4月的墾丁卻有10天的時間人聲鼎沸,「越夜越美麗」。來自四面八方的數百萬人,前來朝聖音樂,除了今年已邁入第12屆,最廣為人知的「春天吶喊」之外,其他還有數十場音樂演出。墾丁大街儼然成為流動夜市,民宿價格飆高更勝暑期,但當曲終人散,留給海灘的卻是鞭炮渣與大量垃圾。

圖說:私有地,管理處無法可管、無權禁止,出借場地的地主、商家也由於人潮等於錢潮,對反對聲浪亦不以為然。在海邊隨著音樂搖擺固然吸引人,卻開始有人憂心,人在吶喊的同時,環境生態是否也正在高喊救命?包括龐大的交通運輸量、噪音、爆竹煙火燃放、垃圾……會對環境造成多少影響?

人們自然將矛頭轉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然而,音樂派對舉辦的地點皆為私有地,管理處無法可管、無權禁止,出借場地的地主、商家也由於人潮等於錢潮,對反對聲浪亦不以為然,目前唯一的辦法,只有「加強管理」。墾丁國家公園今年主動出擊,聯合墾丁警察隊、屏東縣政府等相關機關,組成取締小組。

曾任職墾丁國家公園保育課,現任觀光課課長馬協群無奈地說:「這類活動確實會影響環境,只是短時間無法得知衝擊會有多大。礙於法律限制,目前只能以罰單方式取締不法。例如國家公園是噪音一級管制區,噪音以40分貝為上限,然而麥克風隨便一開,就不只40分貝。但舉辦活動收益豐厚,業者根本不把罰單看在眼裡。此外,今年我們也依國家公園法,開出施放鞭炮的罰單。」

然而,取締之餘,又有多少遊客對國家公園法有基本概念?又有多少人知道墾丁國家公園內不可燃放鞭炮?如何建立遊客正確遊憩觀念,顯得格外重要。「與其消極取締,不如積極宣導,」馬協群表示。

墾丁國家公園的窘境不只搖滾音樂會,水上活動也極具爭議,尤其包括水上摩托車、遊艇在內的多種動力活動,除了污染環境,也意外頻傳。然而,限於法源與當地居民生計,取締格外困難。

其實,水上活動並非罪大惡極,人們可以選擇對環境較友善的娛樂方式。

近年,墾丁國家公園積極輔導相關業者轉型,改經營獨木舟、風帆、衝浪等非動力活動,以減少油污污染,更限制活動範圍、規範海岸距離、乘載人數、活動時間,減低對環境造成的衝擊,也加強救生設備、確立管理辦法,以保障遊客安全。今年四月,墾丁國家公園在南灣遊憩區舉辦全民奧林匹克長泳活動,未來也將與民間合作,陸續舉辦包括風帆、衝浪在內的多項國際邀請賽,希望扭轉墾丁水上活動風氣。

人們需要思考的是,除了從大自然得到運動、遊憩的滿足,還可以用什麼不同的態度對待環境?有沒有可能達到保護環境、維持居民經濟、滿足遊憩多贏的可能?墾丁後壁湖海洋資源保護區,或許是個絕佳示範。(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