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7日
摘錄自2011年11月16日自由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日本福島核災事故釋放的放射性銫137,在災後一個月已由福島擴散到北海道、本州西半部及四國地區。由日本學者根據災後一個多月內各地測得的數據,經過推算製成首份全國性輻污地圖。學者指出,半衰期長達30年的放射性銫137,透過降雨等沉澱在土壤中,福島縣東部甚至已超過禁止種稻的標準。
這項研究是由名古屋大學教授安成哲三、東京大學教授早野龍及美國大學太空研究所(USRA)客座研究員安成哲平等5人,根據今年3月20日到4月19日,日本各都道府縣放射性銫137的實測值,以地球大氣傳送模型等推算出日本全國土壤一個月內輻射沉澱量,並繪製成全國輻污地圖。
結果發現,整個福島縣都受到高度污染,特別是福島縣東部,也就是核電廠西北方的地區,土壤蓄積的銫137濃度每千公克高達1千貝克。日本政府規定土壤輻射濃度超過5千貝克禁止種稻,所以如果再加上放射性銫134等輻射物質的污染,這些土地應該已經超標。除福島縣之外,鄰近宮城縣、櫪木縣及茨城縣部分地區的推算濃度,也接近禁種標準。岩手、山形、新潟及千葉等縣則有部分地區的推算濃度達250貝克以上。
此外,放射性銫137經由風的飄散,從福島擴及到北海道、本州西部與四國的山區,雖然濃度不高,但也可能隨著降雨而沉澱於土壤中。
雖然大部分地區的污染情況都是不影響人體健康、不需要除污的程度,但可能存在局部高濃度輻射的熱點(Hot Spot),仍有必要詳細調查,由於銫137半衰期長達30年,對環境的衝擊將會持續好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