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會議觀察】環境教育工作坊在南非 | 環境資訊中心

【德班會議觀察】環境教育工作坊在南非

2011年12月02日
文字:蔡佳芸、王景弘(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德班會議代表團);校對:張良伊(台灣青年氣候聯事務長)

英國文化協會  兩天環教工作坊,  喚起南非青年意識討論

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藉這次南非德班COP17的機會,於當地皇家家庭學院(Holly Family College)舉行為期兩天的環境教育工作坊。所選出的七位氣候青年鬥士(Climate Champions)、學校教師及學生,以互動的工作坊形式,提升當地學生氣候變遷認知(Climate Awareness),期望喚起青年行動力(Youth action);最後活動尾聲,在校園內植樹,共同種下對未來的願望。

皇家家庭學院(Holly Family College)為德班當地之一私立天主教學校,學生年齡層包含學齡前學生至高中;本次工作坊參與的學生,從小學低年級生至高中生,一共分成五個工作坊, 由氣候青年鬥士(Climate Champions)分別帶領工作坊進行活動。

七國氣候青年鬥士帶領工作坊,  以自身經驗進行交流

這七位遴選出來的氣候青年鬥士(Climate Champions)各別來自英國、中國大陸、印度、希臘、義大利、越南、以及南非開普敦之青年,本身有許多環境行動相關經驗,如:來自越南的杜凡(Do Van Nguyet),目前在越南的環境青年團體(Live & Learn)服務,工作範圍包含越南環境團體的橫向聯盟、校園深入扎根,以及推動在地環境教育等。

其中,南非開普敦青年席夢(Simone Carolissen)帶領的工作坊,是以個人自身經驗為例,呼籲學生:「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從對環境開始產生認知(awareness),雖然和學 校老師、開普敦當地政府討論之下均不獲得支援;甚至,母親也不支持他的想法。但因了解對抗氣候變遷因應必須立即展開,席夢Simone在參加COP15 後,更被國際青年啟發,體認到青年是最快可以開始行動的團體。後來,賽門以「音樂會」的方式對外募款,同時,也開始對當地社區開始影響:如:回收、省水運 動的推廣。終於得到開普敦當地政府支持,同時也透過英國文化協會協助,開始更多在南非進行全國環境教育活動,使南非青年、青少年可以從更小的年紀開始認識 氣候變遷。

台灣青年-蔡佳芸分享夢想藍圖,  南非16歲學生增見識;青年成為「啟發者」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的蔡佳芸也參與其中,參與學生從十歲至十六歲都有,大家藉著分享對未來「夢想藍圖」為始,討論自己對氣候變遷的想法;佳芸於其中分享了,對於島國環境議題:如極端氣候的因應,以及對台灣加入國際環境架構公約的期望等。

同時,共同與會的16歲當地學生馬薩摩(Mzamo Celo),於工作坊中回應:「這次透過工作坊,了解到不只是南非,在台灣也是有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等環境問題,深深感受到環境問題是全球而且跨領域 的。」同時,在南非青年經驗的分享後,了解到青年運動是可以真正做出改變的,這次的工作坊真的激勵了他,相信自己可以開始行動,改變。

最後,工作坊以植樹行動為結尾,由皇家家庭學院學生、教師及七位氣候變遷鬥士(Climate Champions),共同種下兩棵,南非特有種的樹苗,並為其命名。生於中國大陸的陳里昂(Leon Chen)回應環境教育工作坊,認為這是他參與德班會議中,最有意義的一天,真的做出改變!在這次工作坊中,佳芸注意到青年作為一個「啟發者」的角色,影 響下一世代,透過對話、經驗分享,少年和青少年可以了解更多,非制式教育中學習不到的行動。

第一次參加COY7/COP17的佳芸,最後分享到:這次COP17在南非舉辦,從國際青年會議(COY7)、到COP17期間,國際青年組織 (YOUNGO) 功能小組(Working Group)的運作,可以看到非洲青年深切地體認到,自己在氣候變遷議題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每天會議都有南非青年代表聯盟身份與會,各國青年也都 很重視南非和非洲的聲音。而且,氣候變遷是正在「發展中」的議題,課本的速度是跟不上環境變遷的,唯有從環境教育工作坊的經驗分享,年輕的世代才能透過能 力建構(Capacity Building)學習,萌生影響環境的行動力。

樹的世界(The world of the tree)工作坊,青年期許建構自己想要的世界

另外一位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王景弘,參與由希臘的氣候青年鬥士-琴(Jins) 的工作坊,屬於環境意識喚醒(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rousing) 的類別,參與學生多為10歲左右,同等於台灣國小二、三年級的學生居多。用非常輕柔的詢問方式,帶領學生以「自身成長經歷」來思考、回答環境問題。首先, 以「如何種一棵樹」為始,有的學生回答:「需要一顆種子」,接著,另一學生回答:「我需要好朋友幫我一種樹」,藉著一步一步循循善誘的過程,學生自然而然 將環境保護與人的合作,巧妙聯結在一起。

工作坊的最後,氣候青年鬥士在白板上畫了一棵枯樹,希望參與者們在空白的樹葉中,畫出想像的世界,再介紹自己畫的樹葉所代表的意思,且將樹葉黏在枯 樹上。例如:其中10歲學生凱奈(Kanel)寫:「Enjoying Reading & Helping Others.(享受閱讀,幫助他人)」就這樣,樹的世界黏滿了大家畫的樹葉,形成一幅美麗的圖樣。

最後,在結語時,氣候青年鬥士(Jins)說:「外面的世界可以就像這棵樹,或是,這棵樹就是一個世界,希望大家回家後都能建構出自己想要的世界。 我們也希望來參加COP17會議的每個人,都能將好的世界帶回自己的國家。」景弘提到,從這樣的工作坊學生們不僅學會自我思考環境的議題,也學會如何影響 他人,將好的夢想中的世界告訴更多的人,他覺得自己也收穫良多。

※ 延伸閱讀:氣候青年鬥士(Climate Champions) by 英國文化協會

※ 本文原刊於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