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1日
摘錄自2011年12月20日廣州日報廣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疑似致癌物溴酸鹽是桶裝水生產過程中幾乎難以避免的一種化學物質,在大部分企業的生產工藝中,桶裝水的消毒均依靠臭氧進行,過程中會釋出溴酸鹽,但其是否會致癌取決於數量多寡。
但是,按照《飲用水標準》,菌落總數是檢查項目之一,每毫升不得超過50個,這是導致不少飲用水抽檢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生產企業為能加大消毒力度,即投入更多臭氧,菌是沒了,但致癌的嫌疑也隨之而來。
廣東省飲用水企業協會表示,由於兩者的矛盾,故部分企業一直希望可以在飲用水標準中取消菌落總數一項。肇慶本地某著名山泉水品牌公司負責人也表示:細菌包括有益菌、中性菌和致病菌,但菌落總數並不能區分其中細菌的種類,引起食品不安全的微生物因素主要是其中的致病菌,產毒菌以及腐敗菌等,因此要限制的應是致病菌,大量的細菌是屬於中性的,無致病性。廣東省衛生廳堅持保留菌落總數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