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減量才是根本之道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垃圾減量才是根本之道

1997年06月12日
摘錄自1997年6月12日民生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全台許多縣市都發生「垃圾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夏季來臨,垃圾問題衍生而來的環境衛生惡化將對國人的健康造成衝擊。事實上,垃圾量逐年增加,而垃圾處理能力沒有同步提高,反而因垃圾用地取得困難及民眾抗爭等因素,而使得垃圾處理不當的困境日益凸顯。中央及各縣市政府此刻只想到如何趕快找到垃圾用地,或是如何加速興建小型焚化爐,以解燃眉之急;但都忽略了垃圾問題產生的原因,其實是垃圾量太大。

根據環保署及經建會的統計,近十年來台灣地區人口平均每年約成長0.8%,但垃圾卻以每年超過5%的速度成長,而全國垃圾處理能力每年只成長2%左右,部分縣市甚至沒有成長;但另一方面,目前國人使用的許多商品,都有過度包裝的情形,而這些不必要的包裝材質,不少是塑膠、保力龍等很難處理的垃圾;消費者在使用完之後,同時也製造了垃圾公害。雖然過去消基會及環保團體都曾經公佈過度包裝的商品名稱,呼籲大眾拒買,但多因缺乏約束力而成效不彰。筆者建議,應將商品包裝納入商品檢驗項目中,政府先訂出合理的商品包裝標準,如果商品有過度包裝的情形,經濟部商檢局可藉此事由而不發給商品檢驗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