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30年沒發電 菲核廠成景點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竣工30年沒發電 菲核廠成景點

2012年02月20日
摘錄自2012年02月20日中國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984年,菲律賓在首都馬尼拉北方約100公里的巴丹省,耗資23億美元建了一座核電廠,希望成為第一個利用核能源的東南亞國家。然而電廠竣工至今近30年,從來沒有發過電,反而成了當地獨特的旅遊景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電廠落成後,菲國政府從美國進口大量的鈾,只差將燃料棒裝載至反應器這最後一步就可以啟動。然而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廠在1986年發生爆炸,演變成史上最嚴重的核災,巴丹核電廠也因此被打入冷宮。

多年來,菲律賓核電倡導者一直積極爭取啟動巴丹核電廠。然而就在有些眉目關頭,日本又在去年發生大地震,引爆福島核電廠核災,巴丹核電廠解凍計畫再次告吹。另外,1986年時,前往視察的國際檢查人員發現,電廠建在火山附近,座落在斷層帶上,安全堪虞。

核電廠建好後不但沒有經濟效益,反而每天要耗費一萬多美元來維持。菲國國家電力公司於是萌生將電廠改為旅遊景點的念頭,希望收入能夠抵銷部分維持費。

這座濱海電廠門票只要20比索(約新台幣12元),由電廠職員充當導遊。現在生意越來越興旺,預約遊客已經排滿幾個月。

站在核電廠內的一座鋼橋上,遊客可以看到幾公尺外的反應器和連包裝都還未開啟的核燃料棒。反應器旁是一條通道,遊客可以走入控制中心。中心裡擺放著模擬電話機、點陣式印表機、書桌一般大小的計算機等,這些現在已經過時的東西當年可是先進設備。由於電廠從未啟用,顯示發電量的儀表指針仍指著「○」。

遊客參觀核電廠之餘,還可以去專屬海灘游泳、看海龜、品嚐燒烤等。核電廠附屬的環境監測站也改建成酒店,可同時接待45名客人,7人房每晚收費6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