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癌症村3年死亡20人 發病率超中國平均百倍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河南一癌症村3年死亡20人 發病率超中國平均百倍

2012年04月11日
摘錄自2012年04月10日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2010年8月第21屆世界抗癌大會上的數據顯示,中國癌症發生率正處於快速上升期,每年癌症發病人數約260萬,死亡180萬人。目前,中國癌症總發病率為180/10萬左右,即每10萬人中有180個人患癌症。黨街村不到三年就有超過20人死於癌症,比例高於全中國發病率近百倍。

早在1959年,中國醫學科學院、鄭州大學醫學院、河南省腫瘤研究所等單位便在林州地區展開了流行病和病因調查。研究表明,當地食管癌的主要致癌危險因素是亞硝胺及其前體物和霉菌及其毒素、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如柿糠、酸缸菜、霉變食物、熱燙和重鹽飲食等)和有害生活環境(土廁、坑肥、垃圾和飲水污染等),加之當地居民營養不足,維生素(A、B2、C、D、E等)和微量元素(鋅、硒、鉬等)水平較低,難以發揮這些微量營養素阻斷癌變的作用。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指出,河南省安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韓建英等研究人員曾於2001—2003年調查林州市17個鄉86.7126萬人口,進行實驗改良飲水、非實驗改良飲水對食管癌發病率、死亡率影響的縱橫對比研究。研究發現,實驗改水組發病率、死亡率顯著低於非實驗改水組。

一個能有力說明這一結論的事實是,距離淇河分別為3000米和2000米的鄰村蔡家堰、聯庄的癌症患者遠遠少於距淇河500米的黨街村。記者調查發現,三個村中唯有黨街無井,祖輩以淇河水為源。

韓建英等人的研究結果明確指出,林州市食管癌發病率、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通過改水使得有效污染比例下降。改水的方式則主要通過打深機井、改飲地下水實現,全市有效污染比例下降為35.33%,食管癌死亡率隨之由歷史高峰1970年的180.89/10萬人下降到2001—2003年的82.80/10萬人。專家建議當地治理飲用和灌溉水源污染,加強飲用水管理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