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徵收修法失靈 台北港特定區又傳強圈農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土地徵收修法失靈 台北港特定區又傳強圈農地

2012年04月18日
本報2012年4月1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去年底才修完土徵法,又發生圈地毀農憾事!家住新北市八里區頂罟里80多歲老農汪菊淚眼婆娑泣不成聲,因為新北市政府要徵收他們世居百年的祖厝,開發台北港特定區;原應安享天年的百歲老母,卻擔心土地被徵收,抑鬱而終,更諷刺的是,台北港特定區也在出殯那天破土。昨(17日)國際農民抗爭日,各地反迫遷農民團體聚集立法院,呼籲新北市長朱立倫不要成為毀農市長。

汪家世居百年老厝,即將面臨拆除。(圖片來源:台灣農村陣線) 台北市文林苑開發案王家的拆遷場景,即將在新北市八里上演,只是失去土地的汪家,也將失去引以為榮的農民身分。(圖片來源:台灣農村陣線)

和汪家同樣處境的農民還有11戶,他們都不要被徵收,眼見市政府規定自行拆遷期限4月20日即將來臨,農民期待能比照苗栗大埔最終解決方案:原地保留、農地集中,不可強制拆遷。

汪家阿祖最後身影(台灣農村陣線提供)

蘆洲區立委林淑芬對於此案徵收面積不斷增加,土地炒作不斷,並導致當地農民土地被徵收、農民身分被剝奪,他提出替代方案,並要求市府代表,在替代方案仍在評估時,暫緩拆遷。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科長許仁成表示,因考慮到完整性以灌溉水路,是否能修正計畫,還需另行討論。

地政局區段徵收科長徐鳳儀表示, 4月20日前自動搬遷者依照自治條例,可領取自動搬遷獎勵金;汪家因遭逢喪事,市府對此同意將期限延至5月24日。本案雖有36戶居民申請原地保留,但只有3戶符合資格通過審查。八里自救會副會長鄭志瑋則指出,3戶通過審查的住戶最後仍然放棄,因為無路可通行。

林淑芬認為這裡的居民住在當地歷史悠久,而這項計畫不過是這幾年發展出來的,應該配合世居於此的居民,而非趕民眾,計畫應容許修正之空間。

台北港特定區內土地所有權人約1300多人,建物1200多間,上千人因區段徵收生活受影響。鄭志瑋說,土地換算下來,得到的拆遷費及補償金額根本無法在原地購屋,且搬遷後的安置才是最大問題,目前他和自行拆遷的住戶都在附近租房子住,原本有房子沒有負債的生活,一夕改變。他要求政府不要製造問題,還把問題丟給人民。

台北港特定區 彗星撞八里

新北市政府將「台北港特定區」譽為「閃耀五星」之一,原應金光閃閃,卻逼死福氣人瑞,對不得不遷移的居民,可能是個掃把星。

台北港特定區區段徵收開發案是為了促進地方繁榮,將原屬土地利用較低之農業區,變更為住宅區、商業區、產業服務區及娛樂專用區等使用,且為提供八里地區居民所需之都市機能。

依中央政府對台北港的整體規劃藍圖,整個台北港特定區總面積4,435公頃,陸地面積為1,337公頃、填海造陸面積為3,098頃。其中徵收面積為126公頃,未來可釋出4500戶住宅。

此案已於3月6日正式動工,開發總經費約123億元。2013年底預計開發完成,屆時市府可取得可建築用地66.43公頃及公共設施用地68.93公頃,其中,可建築用地將進行標售給民間開發,以減輕政府建設負擔。

新北市政府算盤打得精,卻忽略居民現實處境。八里區訊塘里、頂罟里長都曾表示,區段徵收的拆遷費及補償金額過低,根本無法在相同地段再買一間房子,且搬遷後的安置才是最大問題。

台北港特定區自救會委員林志明說,八里原本一坪地約在8-10萬元之間,空屋率極高,現在卻被炒成每坪17-20萬元間,補償金根本買不起房子。

林志明表示,八里要發展是好事,但若要都市計畫,地方建設更重要,八里長期來缺乏醫院,造成當地就醫不便,應優先設置,而非為財團計畫量身打造產業區或遊憩區,而民眾只能換到墳地或其他交通不便之地。

土徵修法攏係假?

汪菊說,一開始就表示不同意區段徵收,仍遭到強制遷移的命運。到底徵收的必要性以及公益性在哪?台灣農陣表示,土徵法雖於去年底修法,公益性及必要性的論述仍然把持在官方,農地被圈地變賣仍然存在,顯見修法不合理也未符合規範,將再送民間版本赴立法院審查。

到場聲援的民進黨立委陳其邁表示,現行的土徵法仍漏洞百出,大開後門。政府雖表示特定農業區不徵收,卻在法條上開後門,只要以公共利益為由即可強行徵收農地,讓世居的農民流離失所。他建議修法明訂,一劃為特定農業區就不可由行政部門任意解釋,公共性、必要性之詮釋應加入公民參與機制。

另外,行政院通過的版本雖有聽證程序,卻又透過行政命令將門檻設得很高,要由1/2民眾同意才進行。「市價補償」之公告現值,程序仍有利於縣市政府,對以假借徵收之名充實縣、市庫的地方政府過於便宜行事;並且也應明確規範安置事項。陳其邁表示,在此會期將針對上述弊端再提修法。

國際農民抗爭日 台灣農民與國際接軌

土徵修法攏係假,台北港特定區又傳徵收農地!農民團體選在17日國際農民抗爭日聲援八里汪家。(攝影:林子淩)

1996年4月17日,巴西「無地農行動」的一場示威遊行中,19位手無寸鐵的農民,慘遭警察殺害,之後又有兩位受傷者不治死亡。此事不但讓巴西人民覺醒於農民之弱勢,賦予同情,也讓國際組織「農民之路」將每年此日定為「國際農民抗爭日」,紀念長期以來遭受不合理對待的農民,以及他們的貢獻和努力。

農民之路是極為活躍的跨國農民團體,目前聯盟成員來自69個國家,跨越拉丁美洲、非洲、亞洲以及歐洲。捍衛農鄉聯盟會長劉慶昌去年12月5日代表台灣參加農民之路在北越召開的會議,他表示,現在世界各國早就都已經認識到農地的重要,紛紛制定法律來保護優良的農地,台灣政府卻仍不懂農地的價值,把農地當做發財的工具,浮濫徵收良田給財團蓋房子、炒地皮,導致全國各地的優良農地越來越少。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此次聲援台北港特定區迫遷農民只是起步,未來還有一連串的行動;台灣農民已經團結起來,並與世界串連,而政府圈地暴行,全世界都在看。今年5月,農民之路也將來台巡迴,和台灣農民初次接觸。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