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菜、養雞,護專生打造快樂農園。從不在意的歡笑玩樂,到汗滴的專注關心,一些事在改變,變得讓人感動,成長的不只作物,還有孩子的心靈...
台北市內湖區的康寧護專,培育醫護與管理的專業人才,但是在校園內,一群學生開始了創新的想法,想在學校內成立一個社團,打造校園內的自然農園。在學校支持下,由一群16、17歲的五專生,組成真實生活社,簡稱實生社,挑選校園後方的一塊坡地,實現夢想。
學生的參與、學校的支持,讓農園夢向前跨進,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到哪裡找一位好老師。長期追尋自然生活的阿不老師,受邀成為實生社的指導老師,他長期在校園與社區中,推動自力造屋與自然農耕,這次帶護專生學習自然生活,成為他的新挑戰。
自然生活在於回歸簡單生活,但是實踐起來並不簡單。阿不老師帶著這群城市孩子,第一件事就是建造一間工作涼亭,讓學生們有個工作基地。從山坡下,人力搬運磚塊、木條到農園基地,就讓這群學生吃足苦頭,體驗生活勞動的滋味。接續學習涼亭的結構設計,裁切木條,更是挑戰這群孩子的生活經驗。
學生們親自操作機具,鋸出適當的木條,在阿不老師的課程計畫裡,願意動手做,是學習的第一步。鋸完所有木條,接著就是挖洞埋設木樁和水平測量,結合團體分工以及自力建屋的樂趣,讓學生在歡笑中,越發好奇最後的結果。
學生合力鋪設一條長長的紅磚道,工作涼亭一步步接近完成,雖然看似簡單,卻是學生利用假日或課後時間,花費三個工作日完成的辛苦成果。
阿不老師遊走在城市推廣自然生活,實踐他的簡單生活哲學,自力造屋、自己農耕,在生活空間的佈置上,有著順應自然的思維。自然生活的空間,吸引許多學習者,以工作假期或換工食宿方式,前來學習阿不老師的自然生活哲學。
阿不老師不諱言,追尋自然生活,現實上很辛苦。他在各地教導自然生活的教師費並不高,必須依賴烘製咖啡與從事木工,賺生活費,來維持追求理想,最重要的是一顆安寧的心,珍惜所擁有的自然事物。
建好工作涼亭後,康寧的學生們開始闢建農地,學生搬運土壤,舖設不同型式的菜園,阿不老師教導他們不同菜園的功用。
學生建好菜園,種下一棵棵屬於自己的菜苗,在細心灌溉照顧下,菜苗一一成長,每位同學都為自己的作物,取了一個名字。當每顆作物都有自己的名字,這群城市學生和農業有了結合,甚至開始體會過去生活未曾想過的事。
點點滴滴的農園體驗,發生在校園角落,一群城市學生體驗農耕樂趣,但是故事還未結束,接續種菜之後,還有養雞計畫,開拓學生的生活體驗。一位位城市學生,從農作中訓練毅力,或許種下的菜很渺小,卻已在心中長出自信的果實,每位都露出陽光的笑容。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