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18日
摘錄自2012年7月16日TVBS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各國重視減碳,也從建築上下手,去年南韓打造,第一棟完全碳中和的商業大樓,6月份香港也有一棟零碳大樓落成,耗資台幣將近9億元打造,大樓的能源來自屋頂的太陽能板,以及回收的生質燃油發電,還有一半的面積都是綠地,吸收二氧化碳,預計50年內,要減少8250噸的碳排放,雖然不是亞洲第一,但也要成為華人圈的低碳模範建築。
香港是亞洲最繁忙的城市之一,摩天大樓林立的都市叢林是他的招牌印象,但新啟用的新建築「零碳天地」,卻要扭轉這個形象。
佔地14700平方公尺,有一半全都是綠地,還種上上百種原生種植物,帶來的綠意能讓周邊溫度降低1、2度,一年能吸收超過3噸的二氧化碳,3層樓高的零碳天地,除了樹多,屋頂上的太陽能板數量也很驚人。建築師梁志旋:「這些太陽能板,能提供整棟大樓7成的所需電力。」
大樓裡的通風設備也有特殊設計,由下到上的冷氣空調,還有大型風扇,讓大量人潮進出的一樓,溫度降到最低。
不過這棟大樓,並非亞洲唯一的零碳建築,去年4月全世界第一座零排碳商業大樓,在南韓仁川啟用,阿布達比還打造整座零碳排放的城市,雖然香港零碳天地不是第一,但耗資台幣將近9億元打造,瞄準中國大陸的環保經濟,要在華人世界,推動零碳建築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