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飲用含砷井水 後患無窮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長期飲用含砷井水 後患無窮

1997年08月15日
摘錄自1997年8月15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西南沿海烏腳病地區因為飲水含砷,導致多重健康問題,專家14日首度證實,長期飲用含砷井水,罹患白內障的比率也較高。而同樣飲用含砷水,β胡蘿蔔素攝取愈少和缺乏「GSTM1」基因的人,罹患皮膚砷癌的機率較高。

以台大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陳建仁為首的「烏腳病研究小組」,14日發表共同研究的成果。

陳建仁指出,砷進入人體後,幾乎百分之百被吸收,且作用廣及全身,不需要經過代謝活化就會產生毒性,破壞細胞染色體。

長庚大學公衛科教授史麗珠表示,研究針對嘉義布袋349位民眾,發現罹患後囊前型白內障,比各國平均高出太多,砷暴露可能導致罹患白內障。

台北醫學院公衛學科教授薛玉梅則發現同樣喝含砷井水,血清中β胡蘿蔔素濃度較低及缺乏「GSTM1」(麩胺硫轉移酵素)基因者,罹患皮膚癌及缺血性心臟病機率較高。陳建仁建議地下水含砷較多地區居民,可以多吃深綠色蔬菜,補充β胡蘿蔔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