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少年響應反廢棄物國際行動日 示範含PVC產品檢測方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青少年響應反廢棄物國際行動日 示範含PVC產品檢測方法

2004年09月02日
本報訊

昨天(1日)是「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 GAIA)所發起的第三屆的「反廢棄物國際行動日」(Global Day of Action against Waste; GDAW)。為了響應這個活動,由一群青少年所組成的「關渡青少年保育解說團」與環保團體一起召開「聽聽孩子怎麼說」記者會,告訴大眾關於「毒塑膠PVC」的危害,並希望廠商改用其他替代材質。

此外,與會的環保團體同時呼籲政府,鑒於PVC是產生戴奧辛的最大禍首之一,而焚化爐更是戴奧辛與數百種其他有害物質的重大排放來源,為讓孩童有一個更安全的成長環境,應儘速依照斯德哥爾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公約的要求,制定戴奧辛減量的行動計劃,即刻停建不必要存在的四座焚化爐(台東、雲林林內、新竹竹北、苗栗竹南),並規劃一個限制PVC的新限塑措施。要戴奧辛減量,先從限制廢棄物焚化與PVC的使用開始!

關渡青少年保育解說團是由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長期培訓的團體,目前的團員都是關渡國中的在校生或畢業生。他們在看守台灣協會的技術協助之下展開「反廢棄物PVC檢測行動」,在數月的檢測期間,他們檢測了200多件物品,其中有60多件含有PVC成分,例如:保特瓶飲料的外包裝、橡皮擦、保鮮膜、食品包裝,人手數張的金融卡、信用卡、與各式各樣的會員卡,活動贈品如墊板或兒童玩具等。而他們也發現,許多檢測出含有PVC的產品,未必會再包裝上清楚標示。

關渡青少年吳伊婷說:「每次看新聞的東西時,我都會去注意一些會對自己造成傷害的東西;但我們卻不知道每天都在使用的東西其實是有害的,不僅會破壞環境,也會傷害我們健康。我們希望藉由這次活動能提醒廠商不要再使用毒塑膠,給社會大眾多一點保障,給我們一個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今年要升上國三的陳妍儒說:「現在知道後,我買的一些東西,會看一下有沒有PVC的成分,也希望向外人宣導,PVC會造成什麼為害,人們不會繼續買那些商品,生活上就會少了許多對環境有害的物質。」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陳曼麗指出,今年的反廢棄物國際行動日主要強調的是,「不當的廢棄物處理實務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已愈來愈明顯,而且受到最大影響的是柔弱的孩童。」她說,台灣的廢棄物處理仍以焚化和掩埋為主,要減少焚化與掩埋的危害,即必須加強廢棄物源頭減量、分類回收再利用,並應淘汰有害的或不易回收而必須焚化的材質;而PVC,即為目前危害環境最烈的材質之一。對此,環保署應該積極規劃新的限塑措施,來限制PVC的用途。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強調,目前我國的PVC年產量約為148萬噸左右,排亞洲第三,扣除外銷數量,每年流入國內市場約在100萬噸左右(2003年時台灣家戶垃圾年產生量為613萬噸)。這麼龐大的數量,卻由於無法從成品外觀辨識,以及大部分的產品或包裝無清楚的材質標示,而讓一般民眾無從意識到生活週遭存在這麼多的有害物質。這次的記者會,除了要讓一般民眾可以了解如何檢測PVC外,更希望政府,能要求所有產品與包裝,能有更清除的材質標示。

綠色陣線協會長吳東傑補充說,這次關渡青少年所檢測的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其實PVC還大量存在於建材與醫療用品中。在發生火災時,因PVC的露天燃燒而產生的戴奧辛污染其實是很嚴重的。而使用於軟質醫療用品(如血袋、點滴管)的PVC,其所添加的大量有害塑化劑,會透過與醫療流體的接觸,而直接進入人體的血液中,會傷害到生殖系統與導致肝癌與腎癌。因此呼籲建築業者與醫院,也要積極淘汰PVC材質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