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控制中〉 傾訴核能烏托邦的興衰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一切都在控制中〉 傾訴核能烏托邦的興衰

2012年10月18日
作者:楊偲維

福島核災後,一篇文章「希望你了解核電到底是什麼玩意? by平井憲夫」在網路流傳,在核電廠待了二十年的平井先生曾任職福島核一、核二廠,工作內容是監督定檢時的配管工程。隨之而來的「真有平井憲夫這個人嗎?」、「是捏造的吧?」等質疑,無不證明平井先生的告白震撼了對核電廠陌生的我們。

劇照

對於核能,你有什麼想像?當我看了德國導演VolkerSattel拍攝核能電廠的〈一切都在控制中〉,我發現它立刻吸引住我,是因為核能於我,還是一個「專業先進」的科技哩!或者更準確地說,我已習慣將「自然科學」視為「非常人能親近」的學問。而且我們平常哪可能興之所至便要去核電廠參觀呢,我們很矛盾地認為它是乾淨的、安全的,卻又害怕靠近它會很危險。

嚴正指控政府與東電疏失、也向日本人民道歉「無能阻止核災發生」的小出裕章,這位核能領域的專家、畢生卻都在反核,他說高中時看了淒慘無比的原爆展,所以出現「核能可以轉換為能源」的輿論時,他深受鼓舞;以前,台灣的高中地理課本上不是也有類似描述?「核能不會像火力發電廠有空氣汙染,殺了人的它也可以為人類造福」,殺人武器可以幻化出這種功能真是不可思議,佩服科學家的我們彷彿也跟著感受到了一種著迷與期待。在和平的夢想詞藻下,我們都曾經嚮往核能,如今那股嚮往應該早就消失殆盡。可是,在觀看〈一切都在控制中〉時又被提醒了:那個幻覺還在作祟?不然,怎麼會有在看科幻電影的錯覺?

一切都在控制中,2012紀錄片雙年展提供導演說他在拍攝現場─核電廠親身體驗到核能的烏托邦,也能體會工程師對這份工作的心情。尊敬這份心情之餘,他透過訪談鋪陳核能的烏托邦為何會破滅,儘管非常節制、客觀,我們還是看到了烏托邦中看不見的核廢料處理問題、反應爐運轉故障時的危機處理問題。

而核電廠員工遭輻射重度威脅一事,無論是日本還是台灣都有員工勇敢站出來指控(見揭開台灣核電廠不能說的8個祕密-台電三十三年員工的血淚控訴 ),影片中僅僅看見工人們下班時要脫掉防護衣、再接受輻射值檢測,這個鏡頭也是要說這件事情嗎?防護衣的設計只是避免輻射塵被員工帶出廠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一切都在控制中undercontrol

劇照,遊樂場Kernwasser Wunderland影片陸續走訪了德國的幾間核電廠─葛隆德(營運中)、齊溫多夫(開廠前夕,經居民公投表決從此不得運轉)、鞏瑞德明(一場冰雹導致輸電線故障,處理失當導致大量輻射水與蒸氣湧出)、SchnellerBrüter核電廠(耗資90億、25年間反覆叫停又續蓋,車諾比事故後被迫停工成為廢墟,後來搖身一變為遊樂場Kernwasser Wunderland,你可以稱它叫「爐心的奇幻世界」或「核子奇境」)。

巡禮了幾座核電廠,最後回到靜悄悄空蕩蕩的模擬中心,突然警鈴響起,控制面板上群燈閃爍,有什麼事情要發生了......是核電還是人類的末日?希望您傾向相信這是核電的末日。導演是要替叱吒四、五十年風雲的核電留下一頁歷史吧,這頁歷史交錯著多少人的想望與失望,也夠折騰了。

去年,德國梅克爾總理已經宣布,將於10年後全面關閉境內所有核電廠。導演早在福島核災事故前即已展開數年的拍攝,拍攝動機是德國社會對「核電」的討論已過於歇斯底里,人們害怕核電廠隨時會爆炸或是孩子會得癌症。從小就住在離核電廠只有7公里的導演,其實隨時感受到核電廠的威逼,他知道核電廠無疑是過時的,可是關閉、拆除以後的汙染成本需要正視,一個正向的討論空間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德國如此,那麼,台灣呢?

※本片將於2012第八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播映,在10月19日至10月28日,國立台灣美術館、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與萬代福戲院舉辦。

放映詳情與更多的影片請見:2012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