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幸福不再理所當然:我看〈(不再)平凡的幸福〉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當幸福不再理所當然:我看〈(不再)平凡的幸福〉

2012年11月01日
作者:李紋

我們該如何定義,「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是錢?一本家族相簿?還是那隻睡覺時一定要緊抱的玩偶?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小確幸」這外來詞撲天蓋地似地流行,書籍、部落格、談話性節目、商家招攬生意的廣告上,到處都看得到它的蹤跡。一探究竟之下,便也不難理解它大受歡迎的原因,除了它是由村上春樹創造出來的之外,這三個字代表的意義──「微小而確切的幸福」,提醒著庸庸碌碌整天抱怨不停的世人,重新檢視、體會生活中種種平凡時刻的不凡況味。例如:跟老友一起在午後溫暖陽光中,悠閒喝下午茶;下課/下班回家,家裡總有美味的晚餐和家人迎接;一個人忙裡偷閒,看了場感動的電影;或者拿村上來說吧,他曾在文章中提到,能夠自己選購內褲、將洗淨的內褲摺好、整齊收置於抽屜,就是種小確幸!

這樣的論述溫暖了人們的心,幸福不一定非常巨大、遙遠,它是平凡的,甚至因為太容易混雜在日常生活的瑣事中,而被遺忘。但,你可曾想過,當這些小確幸不再如此理所當然時,生活會是什麼模樣?

鄭有傑在〈(不再)平凡的幸福〉短片中,以7分12秒的篇幅,具體而微地呈現了這種平凡不再的可能樣貌。

一台中型巴士,行駛於道路上,車上氣氛凝滯,臉色木然的女孩望著窗外,看著什麼卻也好像什麼也沒看見,車窗外樹木翠綠、房舍林立,陽光還很耀眼,一幅尋常生活的景色。但轉了個彎之後,事情開始有點不一樣了,路旁擺放著警戒路障,穿著防護衣的警員打著手勢,兩、三面黃色立牌上寫「輻射污染,禁止進入」。

這裡是核能外洩後的汙染區,透過防毒面罩觀看這座城市,仍一如昨日般清晰,台北車站、101大樓、總統府…只是誰都知道昨日已永遠逝去,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的角落,如今杳無人煙,一片死寂。

車上一名男子說明防毒面具使用方式,並叮囑乘客下車後的停留時間及注意事項,回到自己家後,只能拿「真正重要的東西」。

我們該如何定義,「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是錢?一本家族相簿?還是那隻睡覺時一定要緊抱的玩偶?

女孩回到家,掏出鑰匙打開家門,咖掐一聲,門鎖彈開的聲音沒變,走進屋裡,弟妹天真的臉龐和父母的招呼聲也彷彿還在眼前,然而一眨眼,屋裡空空蕩蕩,什麼都在也什麼都不在了。女孩不顧危險,脫下防毒面罩坐到餐桌,一聲「我回來了。」想回到往昔生活的深切渴求被無盡的蒼涼淹沒。

真正重要的東西已經拿不到也回不來了。

一直都認為談環境議題,最難的部份就是不落入「恐嚇」,秀出慘不忍睹的照片或者含淚控訴的文字,雖然震撼,但人們很容易採取自我保護的措施,選擇忽略太過殘酷的真實,蒙起頭繼續過自己安穩的小日子。

那麼,該怎麼告訴台灣人,我們的核電廠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核電廠呢?在政府、台電聯手打預防針、安心針的正向思考策略下,要怎麼樣才能讓台灣人了解,蓋在斷層帶上、又離首都不到30公里的核電廠簡直是顆不定時炸彈呢?

不管是用過的燃料棒或正在運轉中的電廠,其威力等於23萬顆廣島原子彈,且電廠緊鄰斷層地帶,耐震係數又低。日本反核專家小出裕章表示,一旦發生不測,大台北地區瞬間猝死人數3萬人,罹癌人數為700萬人,將近1/3臺灣人口。

核電風險如此高,但政府的相關資訊仍舊不夠公開,日前立委丁守中就核災疏散問題質詢經濟部長施顏祥時,施僅表示,政府是分工制,台電公司負責核電廠內的安全措施,廠外疏散計畫則由原能會負責;台電更駁斥小出裕章之言,認為其「危言聳聽」,新聞稿中強調官方資料的正確性及輻射致癌風險並非如此之高,但幾年來核電廠意外頻傳,不管是核二廠爐心側板龜裂或是爭議不斷有如「拼裝車」的核四廠,都讓人膽顫心驚,喪失對官方的信任。

感受到危機的迫切性,鄭有傑自掏腰包製作這部影片,直從生活切入,將核能從專家學者的手中解放到生活層次,因為核能與每個人享受平凡幸福的權利息息相關,現下擁有的一切,又是多麼容易被剝奪。政府不願意面對、解決民間的質疑和不信任,所以他希望能讓更多人意識到核電是台灣不可承受之重,主動了解問題,並且一起站出來反對。對台灣來說,短片虛構的故事目前還只是劇情片,但在日本卻已是記錄片,若不快停止核能,台灣也可能會成為另一個福島。

影片公開沒幾天,獲得了數萬人轉載、點閱觀賞,導演從切身議題來說故事的策略引起共鳴,有人說,不用核電,台灣會缺電。缺電很可怕嗎?對我來說,少用一點電不會死,至少你所珍視的一切都還會存在,至少,還可以跟家人、朋友好好吃一頓飯。

廢核能創造幸福嗎?或許還需要很多努力,但能肯定的是,這絕對是減少不幸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