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推動社區營造20年了!未來的社區營造將往何處去?第一屆民間社造論壇的與會者蔡英文和陳其南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下一階段的台灣民主,仰賴的正是社區營造的草根社會力。而對於近期士林文林苑、大安華光社區都更爭議,蔡英文認為最大問題是政府不願意擔負規劃、協調的主導角色。
社區營造在台灣,可追溯自1994年行政院文建會系統性的政策推動,隨著地方自主發展、政策引導協助,在各地開花結果,於草根社會中建立起民主基石。然而,隨著政府資源的介入、政策的起落、政權移轉,社造行政化、邊緣化卻也是近年日益受到關注、反思的課題。在社造抬頭近20年後的今天,台灣民間社區營造的力量在哪裡?未來又將如何發展?3月27日、28日的第一屆民間社造論壇,匯集了台灣各地從事社區營造的工作夥伴,共同檢討、凝聚下一階段的社區營造新方向。
社區營造:形塑公民力量的基石
前民進黨主席,也是本次活動贊助單位的小英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蔡英文表示,台灣的民主化是亞洲民主進程的代表,在這裡,人民成為公民,也是民主治理的主體。然而現在台灣社會許多對立衝突的氛圍,已經從政治延伸到生活面,許多人期待政治明星帶領大家走出困境。但她認為,真正能走出困境的力量,是人民的公民意識與行動,而社區營造所促成的公共參與以及彼此信任協力的基礎,讓這個力量成為可能。
台灣早期推動社造的重要推手、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教授陳其南則回歸社區營造的本源指出,在社區共同體中培養社區公民,讓居民有能力也願意去想像、參與自己社區的公共事務並進而行動,是社造工作的目的。如果社區裡沒有民主的能力,就不會有民主的國家。他期許所有與會者繼續深耕一條屬於我們的民主道路。
全球化下在地生命力的重建
有鑒於台灣各地許多年輕人以其才華、專業和新的創意深耕地方,讓農村和高齡者也得到新的力量與創造性的價值。蔡英文認為,在現今世界社會、經濟、氣候環境劇烈改變的情況下,第三階段社區營造的任務,將是面對全球化、在地生命力與在地精神的重建,以維持多樣性的特質和生活者的尊嚴。
蔡英文:公辦都更之必需
論壇中,蔡英文也提出對於文林苑、華光社區都更案的看法。她強調政府主導都市更新的重要性。她認為,都市更新是台灣進入後工業化時期城市發展上的重要過程,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政府不願意擔負起設計規劃、協調的主導角色,而民間也沒有公信組織扮演溝通的橋梁,造成開發商與居民之間對立衝撞。她指出,城市更新的整體規劃、政府積極扮演引導規劃的角色、具溝通公信力的社會團體,這三者的缺乏,是讓都更困境進退維谷的最大原因。
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李永展則期許,從今天起,未來能繼續兩年一次的民間社造論壇,真正由下而上的凝聚眾人的聲音與力量,讓政府政策能真正回應社區的需求與想望。
本次民間社造論壇,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等單位所發起。邀集來自學界與民間的社區工作者,從環境、社會、文化、產業、政策等五大面向,深入探討臺灣社區營造的普遍困境與突破之道,進一步重新凝聚台灣社區營造界的共識,起草屬於台灣在地的社造新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