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向黑潮借電 確實可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學者:向黑潮借電 確實可行

2013年04月01日
摘錄自2013年3月31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向黑潮借電、讓海水發電,確實是可行的事」,台大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陳發林率領研究團隊多年,得到這樣的研究成果。

陳發林表示,流經台灣東部的洋流黑潮能量龐大,藉由科技轉化,將能成為一座「深海發電廠」。他將電廠設計細節寫入《黑潮電廠》(暫譯,Kuroshio Power Plant)一書,今年將由倫敦、全球最大科學圖書出版社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

在全球暖化議題正熱之際,陳發林率領的團隊開始評析海洋資料,意外發現全球第二大的洋流黑潮,不僅替日本、台灣鄰近國家帶來漁場,黑潮克服海水流動時所產生的各類摩擦力,「包括與陸地、海床、紊流內部摩擦及大氣環流摩擦,讓人驚覺黑潮夾帶著強大的能量。」

黑潮一年四季定向往北流動,自菲律賓轉向台灣後在流經日本,與台灣陸地距離不到1公里、且流速1秒1公尺,寬達150公里。因此陳發林認為,「如果開發黑潮電廠,菲律賓會是最有優勢的國家,台灣是第二。」

《黑潮電廠》一書揭示「黑潮發電機」的設計,在黑潮流經台灣東部深達3000米的海域,在海平面下30公尺到50公尺處,設置渦輪發電機,將海流動能量轉換成電能,傳輸到各地供應電力,「唯一要擔心的是如何錨定為數眾多的渦輪機。」

陳發林表示,渦輪發電機維持在6rpm(每分鐘轉速),轉速不快,對海洋生物的活動不會造成影響,而建構「黑潮發電機」的各項技術,也都是市場上購買得到的技術,只是測試需要成本,他根據北美七個潮流電廠的建廠成本推算,建造「100MW商轉型黑潮電廠」成本約台幣65億。

陳發林表示,台灣目前運作的核一至核三廠,每天提供全台灣18%的電力,也就是提供每個人每天5度電。如果將黑潮發電開發到極限,每天可以最多供應每個人每天10度電,但需要國家願意投入資源,且絕對零汙染,「這就要看身為地球村公民的我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