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議題 馬率官員學者 與媽媽聯盟激辯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核四議題 馬率官員學者 與媽媽聯盟激辯

2013年04月02日
摘錄自2013年4月1日聯合新聞網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總統馬英九3月31日下午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成員會面,針對媽督盟提出多項核能安全疑慮,包括國際雜誌的文章,將台灣核一、核二廠列為最危險電廠的前三名,引發馬總統、行政院長江宜樺、專家學者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激辯,形成「一篇文章、各自表述」的狀況。

媽媽聯盟成員、宜蘭人文基金會顧問賀立維指出,台灣沒有將燃料棒放進去試運轉的經驗,「從來沒有這經驗,一剎那出事不得了。」他直言,只要核四機組出現問題,燃料棒放進去就是大災難,「就像飛機,一旦飛到空中出問題,除了空難沒有第二選擇。」

台電副總經理陳布燦回應說,核四廠的設計是參考日本,並不是第一個,最少有四部機組的經驗,「不會做第一個白老鼠。」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成員在會中也提到,2011年Nature(自然)雜誌,將台灣核一廠選為全球最危險核電廠第三名,核二廠則是高居第二名,因為核一、二廠就位於人口密集的都會附近。

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所長喻冀平說,核能安全不能只看人口密度,主要看安全文化,「人口多寡不是決定核安因素」;安全文化包括人員訓練、管理等,台灣推廣核電安全多年,工作績效良好。

喻冀平也說,核電廠選址要考慮地震、海嘯,台灣核電廠都有考慮,全球152座核電廠,都距高人口密度區的75公里內,「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他說,如果考慮150公里內,全球只有五座核電廠不在內。喻冀平說,人口高,標準要更高,但也要考慮核電廠為何蓋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畢竟電力需求高。

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楊順美當場嗆聲說,人口密度納入危險考量,是考慮疏散速度和輻射影響程度,人口密度與核電廠不見得有必然關係,「我們學文科的可能頭腦比較簡單,但我們重視的是人。」

江揆拿出原文說,他看了這篇文章,確實提到台灣有兩座核電廠的確人口密集,但文章不是說那是最危險,「有些被誤解」,應全文翻譯,讓大家了解;文章提及真正的關鍵是安全文化,操作者有沒有嚴謹操作流程,最忌諱過度自信。江揆講完,媽媽聯盟成員吐槽說「我也看了」,並說還是有危險。馬總統替江揆緩頰說:「我也有原文」,將來應翻譯原文,進一步請專家說明人口和核電廠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