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菸老樹死於三大錯誤決策 老樹「生存之道」何在?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松菸老樹死於三大錯誤決策 老樹「生存之道」何在?

2013年05月03日
本報2013年5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原本枝繁葉茂的老樟樹,在市府官員輕忽的態度下,錯失搶救的良機,逐漸枯死。攝影:王毅丰)

「首先是選在10月進行斷根,季節錯了,接著包商用錯了土,黏性重的陽明山土支撐不住它的重量,於是整棵樹往下沉,在春雨中發生積水,根都泡爛了,好不容易進行了搶救,當枝葉開始發生乾枯,應當將枯枝剪去以保命的時候,又有官員堅持不准,最後回天乏術。」

喧騰一時的松菸老樟樹,在移植之後終究死去,徒留欷噓。「樹醫」李碧峰化身「法醫」講解老樹如何死去,聽聞者無不感到遺憾與哀傷。

由於設計、施工不當,類似的憾事在台灣各個角落層出不窮,許多老樹(受保護樹木)遭到粗暴的對待。2日李碧峰在信義社區大學進行演講,將身為樹保委員、家族三代103年照顧樹木的經驗分享,大談老樹的「生存之道」。

李碧峰提出,許多地方都在老樹死去時,舉辦追思會,包括他自己做醫治與移植施工時,都需要挑日子,顯示其實人們早將老樹視為有生命、有靈魂的,對照目前只有「管制」、「限制」消極管理方式,在「列管」之後便沒有作為,甚至「出事才處理」。好在例如江翠肉身抱樹等護樹行動,在樹保人士的堅持下,帶動公民對於老樹有更多關心,「老樹不該遭惡意對待」的觀念也漸成風潮。

李碧峰也曾前往江翠,在技術上提供講解,對於此案,他表示非常遺憾。「設計面應該要與居民充分的公開溝通討論,而營造商毫無技術,造成現在這樣讓人難以接受的糟糕狀況。」

「每次開樹保委員會,都像在幫業者上課,教他們怎麼做,讓他們回去改,好像在改考卷,我們都笑說,應該跟他們收講師費吧。」李碧峰觀察,目前工程單位對於讓「建築與環境」結合的觀念都有所缺乏,更遑論如何善待樹的知識,因此在種植、移植、修剪、維護、管理的個個環節中都錯誤百出,例如將小葉欖仁種在小花台裡、在夏天種植龍柏造成熱死、在樹上掛滿裝飾燈等,都增添不少冤魂。

「為何演變成移植一定要斷根?」「要保護移植的樹要用稻草、不織布哪個好?」的確目前很多知識台灣尚無定論與標準,因此李碧峰也開始與學界合作,希望藉著實驗將家族「經驗」改為實際的測量結果,並與景觀工會計畫推出一些SOP,以減少粗暴的行為發生。

「多種一棵樹、少挖一棵樹」李碧峰認為,老樹可以在觀光休閒事業中發揮很棒的附加價值,例如主題餐廳等。表示,目前不少大企業有認養雨林,除了避免之後遭遇碳稅,也可以提升企業形象。例如高鐵曾為新竹「金山面」的300歲伯公老樟樹更改路線,之後也運用作為重要的宣傳材料。

想妥善照顧老樹,專業技術、經費、人力缺一不可,李碧峰透露,台北市的樹保委員會也提出草案,希望能將所有權人、認養人、技術團隊作媒合與整合。他期待,樹木不只要生存,更需要活得有尊嚴與「樹格」。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