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災後教育:核災動搖教學現場 教師紛尋專業出路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日本災後教育:核災動搖教學現場 教師紛尋專業出路

2013年05月15日
作者:宋竑廣

大部分世人對311核災的關注,都落在災民、核輻射、核電政策等領域,然而,它對日本教師也產生了不小的震撼;由於日本的放射線教育頗有份量,是教師授業解惑的一部分,因此當311核災推翻了書中的知識之後,教師眼見世紀級的災難與課堂上的內容產生矛盾,加上災後無可迴避的社會難題等等,很自然地會重新思考自身專業、職業尊嚴,與對知識、教科書的態度,進而演化出新的教學現場風貌。

福島的小朋友每天只能在戶外玩一天,有人用繪畫表現福島兒童的處境。(劉黎兒攝,先覺出版社提供)

災後日本許多媒體對於教師在教學上遇到的新苦惱,做了不同層面的報導。NHK跟朝日新聞不約而地介紹了東京一位理科老師永尾啟悟,在面對災後局勢的心情,他看著電視上一次次播放的災難畫面,避難災民、受到輻射危害的災民的樣子,再回頭看自己去年才在課堂上說原子爐有多麼安全,職業自信大受影響,自己不過是照課本上說的去教,卻有巨大落差。

永尾說今後不管對自己或對學生,得多方搜集資訊,從不同觀點建立對事物的認識才行。他是理科教學研究會示範教學的老師,經過了311,已經無法單純地教授放射線知識了,對於避難與核輻射污染等問題也必須一併帶同學去認識。

教科書與核災真相有落差

對於災區來說,教科書和核災的殘酷所產生的落差,深深地困擾著教學現場。2012年3月每日新聞就報導,被輕描淡寫的放射線補充教材所拘束的福島縣老師,在課堂上常有進行不下去的困境,學生也感到混亂;儘管上級主管單位指示說照著課本教,立場要保持中立,但面對可能就是災民的學生與家長,以及福島縣內要求廢爐的社會氛圍,要如何解釋核電風險,老師在教學研討會上問了也沒有答案,再者每天報章雜誌所呈現的核電資訊不一,和教學系統給的不一致,也讓老師難以掌握知識的正確程度。

為了解決知識面的問題,有基層老師投書民間團體(見「日本放射能補充教材 教師抨擊內容偏頗」),也有大學教職員組成讀書會,不約而地解析現今放射線相關教材,甚至災前就有「徹底認識核能及其教育」網站(Nuketext.org),長年提供了關於教材、教育現場的不同見解,該站在2011年10月還提供了完整的新版放射線補充教材檢視,課本每一頁的問題點都被紅線圈起來加註解,再分別掃描成圖片檔上傳給網友參考。

教科書版本的選擇也是重點,有老師注意到,某些版本比起過往只是強調放射線正面利用的內容,多了避免輻污的介紹,不過以核災後所需的知識來看還遠遠不夠,在自行設計的教案裡解釋了諸如內部被曝等等的核輻射危害觀念。

另外一層困擾來自社會面的變化,由於對避難災民的歧視,災後產生新型態的霸凌,教師們透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希望能減少遭受欺負的災區轉學生。據每日新聞報導,千葉縣一位小學老師嘗試設計一套專門針對輻射霸凌的教案,利用朗讀和問題討論的方式,讓同學認識關於核災、輻射真相,避免因為無知產生妖魔化的想像而衍生出歧視,讓避難災民的壓力減到最低。

除了課堂上的內容與同儕相處問題之外,對教育體制縱深面的了解也是必要的。「徹底認識核能及其教育」網站(Nuketext.org)在分析教材的同時,高調置頂一篇2011年12月8日的每日新聞,標題是「放射線教育:文科省委託電力公司系財團編撰」,顧名思義,在於曝露編輯立場與課本內容的關係。

長年以來,關於立場問題,教育上級單位總是要求教師要中立,但課本編輯團隊本身便不中立,無怪乎教師與學生感到混亂;事實上,電力公司左右放射線教科書內容行之有年,2012年12月,朝日新聞出版電子書「介入教科書的文部省 核電 媒體與孩子」,透過對相關人員的採訪,以1萬1千字的篇幅,追溯1980年代以來,擁核集團如何操作國民教育材料的痕跡。

各行各業人士扮演反核要角

儘管如此,日本放射線教育還是有所成就,特別從台灣的角度來看。舉例而言,在日本人人上手的輻射偵測器,被台灣人拿來測,並進一步比對官方資料時,其他台灣民眾常常半信半疑,認為平價品不可信,或者比不上官方機器,而日本人在學時期便在老師的指導下操作過,並不覺得陌生,網路上也找得到相關產品的評論,可以認識平價品與高價品的差異,知其偵測的界線如何,讓自己在運用與判斷時不至失準。

在現今日本的反核運動裡,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教師也不例外。如同醫生會特別鑽研核輻射對健康的危害,各科老師、特別是理科老師擁有相當的數理資訊閱讀能力,可以直接翻找英文原典,勘驗健康風險背後的數學模型與假設,比方「思考內部被曝市民研究會」官方部落格的作者便是崎玉縣的一位理科老師,他總是拿日本政府官方數據圖表與其他核災國比對,進行換算以便檢視問題,文章常常佈滿了數字、單位與圖表,展現身為理科老師的優勢。

日本對放射線教育的反省,也出現在台灣教師進修的課堂上。如今年1月台東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等3個碩士班,為補充時事新知,舉辦非核演講,而講師先以自家附近,位於小學的核能廠緊急計劃收容站為例,向台下的教師與準教師們詢問:「裡面的小學生甚至老師,對於『核能』、『緊急計劃』知道多少?校內老師是否像部分日本老師一樣,懂得批判核電教育?學校是否考慮過,關於核災的因應方式?」作為核電問題的切入點。

演講從近身的問題出發,帶到日本放射線教育與教師之間的糾葛,講師又向台下展示一幅日本漫畫,畫中人物正在談核電辯論的結論,說是歐洲許多國家都向核電大國法國進口電力,因此歐洲非常倚賴核電,然而更正確的說法應是,歐洲為減少輸電損失,設有共同電網,各國之間時常互通有無,法國去年冬天還因用電吃緊,向邁向非核的德國進口電力。講師說:「像這樣台灣青少年也隨手可得的漫畫,作者正是日本公認的擁核旗手,可見擁核宣傳的廣泛。」

接著一路貫穿核四風險、核廢料等議題,最後以宏觀的教育視野,總結核電對社會的影響,以及教師可以秉持專業進行的公民參與。而台下的教師與準教師們也不乏回應與追問,一名曾在蘭嶼教學的準教師,分享自己觀察班上學生對核廢料態度的心得,表現出愛鄉愛智的情懷。

日前立報也報導了一位不怕爭議,將核電議題帶入校園的金山高中江櫻梅老師,金山原本就緊鄰3座核電廠,福島核災更讓居民加深攸關身家性命的核災憂慮,由在地教師向學生介紹相關知識,格外生動具體,且有學生不但關心,還向詢問學校有無專書,要繼續探究,讓她欣慰地感到:「逼迫學習會讓學生更不愛讀書,引發主動學習,才是最好的教學。」的確,在核電議題正熱的此刻,教師若能讓課堂與現實生活接軌,不但能引發學生的求知慾,又可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的美德,並增長教學專業,豈非三全其美,佳事一樁。

作者

宋瑞文

媽媽監督核電聯盟特約撰述、加州能源特約撰述、台達電低碳生活部落格專欄寫手、QueerWatch 酷新聞駐站作家。演講講師,範圍包括福島核災、同志、日本節能等題目。台灣中島美雪介紹會住持,相關作品散見於上報關鍵評論網KKBOX等。教育廣播電台節目音樂二三事不定期來賓。男同性戀,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