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旱期增長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如何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旱期增長

2013年05月25日
作者:林玲珠(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圖片取自網路台灣是全球排名第18缺水國,提升國人與企業的節水意識,已 經是當務之急。根據水利署估算,到2021年台灣水資源需求每年會向上提升20億公噸;然而總供水量僅能提供19.2億噸,每年平均將會短缺800萬噸水量。當地表水不敷使用時,往往會增加地下水的超用,造成水源蓄存量減少,乃至地層下陷、區域性鹽化等問題。未來台灣不僅是用水吃緊,水議題所衍生出來的生 態、民生及經濟問題也會因此加重。節約用水,是各面向人馬所應努力的議題。

台灣雖有部分企業卯足全力從製程或是廢水回收再利用等方向進行節水,但仍有大部份企業因台灣水價相對低廉,而不願投資節水設施。農業方面在相對較為缺水的南部,農委會也積極的研擬以種植耐旱植物代替水田。然而在防範乾旱方面,除了教育國人及企業節約用水之外,另外還有幾個事項建議政府積極推動。

台灣水資源分佈及使用情形

台灣屬亞熱帶季風區之氣候,氣候溫暖潮溼,年平均雨量達2,510公釐,遠高於世界平均降雨量730公釐。台灣雨量雖然豐沛,約為世界平均值之2.6倍。 但台灣雨量在時間及空間上之分佈極不平均,5~10月之雨量即佔全年之78%,枯水期長達6個月,再加上台灣地形陡峭高低落差大,河川流域不長,不利整體 水資源儲存,逕流量被攔蓄利用的僅有177.54億立方公尺,約佔年總逕流量之18%,其餘均流入海中。因此台灣每人每年所分配雨量僅及世界平均值之1/7,以目前世界可用水量的標準來說,台灣地區屬於缺水國家。

雖然台灣列為缺水國家,但因台灣水費相當便宜,使得台灣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高達270公升;都會區的台北市民生用水量更高達340公升,新竹市304公升 及新北市291公升均遠遠超過國際標準值250公升。近來政府積極推動各項節約用水措施。期望生活用水量能降至國際標準的250公升以下。

根據水利署估算,到2021年台灣水資源需求(主要來源為水庫與河川)每年會向上提升20億公噸;然而總供水量僅能提供19.2億噸,每年平均將會短缺 800萬噸水量。當地表水不敷使用時,往往會增加地下水的超用,造成水源蓄存量減少,乃至地層下陷、區域性鹽化等問題。未來台灣不僅是用水吃緊,水議題所衍生出來的生態、民生及經濟問題也會因此加重。節約用水,是各面向人馬所應努力之議題。台灣雖有部分企業卯足全力從製程或是廢水回收再利用等方向進行節 水,但仍有大部份企業因台灣水價相對低廉,而不願投資節水設施。而農業方面在相對較為缺水的南部,農委會也積極的研擬以種植耐旱植物代替水田。南部地區民生用水也比北部地區減少許多。

水資源的開發與節約建議

乾旱防治除了教育國人及企業節約用水之外,另外還有幾個事項建議政府積極推動。

(一)開發伏流水收集技術

台灣每年總降雨量約有78%逕流入海,其餘22%流入水庫等各種截水設施,農業灌溉用水則佔1.65%、約101億噸,主要以灌溉稻作為主。根據水利署統計調查,扣除蒸發及植物吸收的用水後,約60.4%(64.64億噸)的農業用水,成為滲流水、伏流水。

一般地面水的滲流分為水平滲流及垂直滲流兩種方式,垂直滲流向下灌注為地下水,水平滲流則為伏流水。一般尋找伏流水的方法,在農地周圍,找到水流方向,插入約一公尺深度的隔板阻斷伏流水的水脈,伏流水就會在農田周遭湧出,再生利用,可減少水庫供應農業用水的水量,對於年年擔心缺水的台灣,應開發這項水源。

目前台灣南部農民都盡量回收伏流水,但現在的灌溉方式,灌溉水從一區一區流,通常到後面收集到了回歸水,已經屬下游區段,農民還要用馬達打至上游再回頭澆灌,要電又要錢,要另外付出成本,農民就不太願意。但回歸水通常在回收時,不僅要耗費成本,有時候已經遭到其他環境污染,降低農民使用意願。

彰化地區水田伏流水的收集技術業已獲得初步成果,因此建議政府可以參考彰化縣收集伏流水之技術,並且配合工程手段將農地排水渠道及外圍大排水溝分渠獨立作業,不跟上游 來的工業排水混在一起,解決農民擔憂的污染問題。

(二)善用埤塘集水效能

早年農田灌溉係以埤塘為集水設施,其效能就是一個地方性的小型水庫。台灣為發展經濟,開發用地而執行了許多河川截彎取直工程,間接形成許多廢棄河道。

廢棄河道因無水流多已成為旱溪,如再疏予管理常被偷偷傾倒廢棄物。如石門水庫常因暴雨造成水庫水質濁度上升,而進行「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緊急供水工程暨水庫更新改善」計畫,其子計畫「中庄調整池工程」即利用大漢溪旁之中庄廢河道,於規劃期間發現部分地區砂石遭不肖業者盜採取並回填爐石及廢棄物等雜物。

除大溪之中庄廢河道外,其他如台中市旱溪等河川,平時儲存雨水,颱風來的時候真要放水,也可以放到旱溪而被儲存。

又如桃竹苗地區,農民利用當地小山坡地形興建了很多埤塘,進行灌溉。根據統計,桃園地區,目前所擁有之埤塘至少有4000萬噸水源,但大多被農田水利會外租為魚塭,或被非法棄置廢棄物,與其開發新水源,不如優先回收埤塘,並加以好好管理為重。

(三)汰換自來水管線以降低漏損率至10%

根據台灣自來水公司、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資料指出,2009年漏水率最高的地區是基隆市與台北縣北部,這兩地的漏水率高達34.76%,意即有超過1/3自來水,都流失在管線運輸中;次高的則是台中縣、南投縣及台中市,漏水率也多達30%。台灣自來水公司所屬管線總長度為5.5萬多公里,但是逾齡管線的比例將近1/3,老舊的管線亟待汰換。但根據行政院公告資料,近五年來,每年管線汰換率僅達0.58%,距離汰換率目標每年2.0%,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台灣自來水公司認為台灣水費低,每年經由漏水所損失的水費較汰換管線便宜,因此進行管線汰換的意願。建議應由政府整合水利署及台灣自來水公司,將用來興建水庫的經費,拿來汰換自來水管線。如此一來,既不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亦可以減少因興建水庫對環境生態所造成的影響。

(四)放流水再利用

氣候變遷下,台灣缺水危機逐漸浮現!除了水價便宜,民眾普遍缺少節水觀念,內政部長李鴻源則拋出下水道污水回收再利用的構想。然污水雖已處理至達放流水標準,但仍含少量污染物,因此其可供使用之範圍有所限制。建議如欲回收污水可結合土壤處理工法,亦即將欲排放之放流水,排至特定區域之土壤,應用土壤自淨的能力,使其進一步淨化,如此一則既可涵養地下水,亦可回收供對水質要求較低之工業使用。

但現行土壤處理法將工業廢水排除在外,因此欲執行此一工法,則需先行修改環保法規。

(五)提高產業製程效能

節水,就如省電一樣,可以產業製程的改進下手,福特汽車就是一個好例子。

節水是福特汽車的全球政策。早在2000年,就公布全球水資源管理方案 (Global Water Management Initiative),以提高冷卻水塔效率、降低零件洗滌與塗裝製程用水等創新製程技術和提高廢水處理再利用技術,達成於2015年降低每單位生產車輛 30%用水的目標,將用水量降低至4立方公尺。截至2012年,福特全球已降低25%用水,與2000年相較,降低62%用水,共106億加侖水資源,相當於節約16,000座奧林匹亞標準游泳池蓄水量!台灣福特六和響應全球政策,目標至2016年降低25%每單位生產車輛用水,目前已降低7.0%用水。

結語

台灣是全球排名第18缺水國,提升國人與企業的節水意識,已經是當務之急。台灣地形陡急,留不住雨水;受氣候變遷影響,雨季及雨量也越來越不平均,致使雨 水更加不易留存下來。如果政府又不重視水資源,缺乏有效治理,使得台灣是世界第2多降雨的國家,卻是全球排名第18的缺水國。福特的全球節水經驗、桃竹苗地區的埤塘概念、彰化的伏流水收集技術、自來水漏水率的降低及工業污水回收利用都是政府應多加考量及整合的事項。只要有心改進,節水或截水就有成效,無論 是個人,農工商或政府都不應有藉口推辭。

※ 本文轉載自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