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放射性碘元素 往西北擴散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福島核災放射性碘元素 往西北擴散

2013年06月28日
摘錄自2013年6月27日新頭殼newtalk綜合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與美國能源部26日共同發表,根據航空機測定放射線的數據,開發出計算沉澱附著在地表的輻射物質量的方法,製作了東京電力公司所屬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災害以來,放射性元素碘131往西北方向擴散的示意分布圖。

根據日本共同通信社27日報導,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表示,「為推估出核災事故後當地住民的輻射暴露劑量,希望能夠建立所必需的基礎數據。」

放射性元素碘131會被人體吸納並容易蓄積在甲狀腺處,將有可能因此導致甲狀腺癌。但由於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日,所以缺乏核災事故後立即進行的實際測量數據,碘131的擴散狀況至今也尚未明確得知。

圖片說明:這是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災害以來,放射性元素碘131往西北方向擴散的示意分布圖,是根據航空機顯示螢幕相連的數據,所計算出放射性元素碘131的沉澱附著量。單位是「貝克/每平方公尺」,深紅色是指每平方公尺超過300萬貝克。

參考指標:關於水的輻射安全標準,美國是0.11貝克/公升,德國是0.5貝克/公升,WHO是10貝克/公升。國際核電廠排放出廢水的標準是40貝克/公升、銫是90貝克/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