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煉金術-植物的吸金大法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現代煉金術-植物的吸金大法

2003年11月24日
作者:王家玲

 

未來菇類可不只是吃火鍋用喔,還可以擔任礦工或是清除土地污染的環保鬥士呢!自古以來,人們總對於那些閃爍耀眼的黃金白銀著迷不已,苦思著如何去挖掘、提煉、淘洗。一座座的金山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呼喚著異鄉客,招他們背著簡單行囊遠渡重洋,夜以繼日的把青春鋤在死寂的黃土上。這樣的悲歌看是要逐漸塵封在歷史裏了。

因為,除了利用鋤頭和炸藥的傳統採礦之外,一個更溫和的方法已然出現-未來只要讓植物吃吃喝喝就能解決囉。換句話說,既然貴重的金屬都隱藏在土壤中,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讓那些三餐都吃泥土的植物朋友來幫忙挖礦?

要如何利用植物採礦呢?紐西蘭的布魯斯博士在礦場中種植印度芥菜(Indian mustard plants),再以可以溶解金的硫氰酸銨(ammonium thiocyanate)灌溉。當一星期後芥菜因吸收過量的金礦而死亡後,再將其燒成灰燼,在灰中便可得到部份的金礦。

美國的科學家則在類似的研究中指出,經由這種採金過程所取得的金屬濃度,較傳統採礦方式還高出許多。植物採金專家柴尼也表示,以鎳為例,通常土壤中的鎳含量必須達到百分之二點五才能夠開採,但使用植物採金法,植物燃燒後灰燼中的鎳含量可增加為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言下之意,甚為可行。

「植物採礦」(phytomining)或譯為「植物採金」,除了以上有關取金流程的研究,由於它實在太新鮮、太耀眼了,以致於目前仍吸引各方人馬投入不同層次的研究。例如南非的科學家從「菌根」(真菌與植物根部共生)可以幫助植物吸收礦物養份的觀點出發,經實驗證實真菌和植物根部共生後能促進鎳的吸收。另外也有一批科學家則從基因的層面去找出可以將土壤的三價鐵轉換成二價鐵的酵素的基因,期望農作物能吸收較多的鐵,最後進到全球超過三十億的「缺鐵族」的腸胃裏,給大家補一補。

很慶幸的,這樣一個亮晶晶的研究課題,從古代的鍊金術士到化學家,終於走到了生命科學的範圍,著實讓農學院的學生(包括筆者本人)可以沾上一點邊,照耀到一點金光。但跳脫了經濟價值之外,同樣的概念搖身一變,便又戴上環保的光環,成為清除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的一個新方法,稱之為「植物復健」(phytoremediation),顧名思義,便是請植物朋友來幫人類將污染的土地復健、清理乾淨。倘若它們清理的是貴重的金屬,我們又可以很殘忍而無奈的把它們燒成灰燼,從中取出我們所需的金屬轉換成另一種商機。

如此手執金杖、頭頂光環的新興生物技術,我們期待它能帶給汙染的土地一線生機,也讓環保和經濟能在此一平衡點上,互有助益。

後記:當筆者和朋友聊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朋友笑著說,如果當初那些煉金術士們多燒一些植物,累積夠多的灰渣的話,說不定就真能煉出足夠的金子出來。那麼,植物採礦一事,可就輪不到我們囉!

農業新聞簡報
樹根採金法
幫助植物從土壤吸取鐵質的基因
K. Turnau and J. Mesjasz-Przybylowicz (2003) Arbuscular mycorrhiza of Berkheya coddii and other Ni-hyperaccumulating members of Asteraceae from ultramafic soils in South Africa. Mycorrhiza 13:18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