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科技有風險 國內尚無管制規範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奈米科技有風險 國內尚無管制規範

2013年07月18日
本報2013年7月18日台北訊,洪郁婷整理報導

市面上有許多運動衫已加入奈米粒子。圖片節錄自網路。奈米科技,這項改變世界的技術,廣泛應用在日用品上,常見的功能為除臭、殺菌及淨化環境等,例如去味劑、抗菌衫、抗菌襪、防曬乳及化妝品等。而抗菌衫、抗菌襪,就是運用奈米銀的殺菌效果,避免運動後的衣物孳生微生物。也有的運動衫是添加二氧化鈦粒子,是用來抵抗紫外線。

但這些極微小的奈米顆粒,是直接和皮膚接觸,是否會被人體吸收,進而對人體造成傷害?當這些奈米顆粒透過人類活動,轉移環境中,又會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的研究發現,運動服裝中的奈米粒子,有可能滲入汗水,被人體皮膚所吸收。這篇刊登於環工期刊ES&T的報告中,德國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汗水和奈米銀運動衫,模擬激烈運動後,奈米銀滲入汗水的情形,估算出運動後人體吸收的奈米銀約1.3毫克,較一般生活中吸收的銀高出兩倍,曝露量可說是相當可觀。

針對奈米銀粒子健康風險,一直都有相關研究再進行,例如2008年就有環保團體認為,奈米銀屬於殺蟲劑,應該加以管制,2010年美國則有研究發現奈米銀會干擾動物生殖功能。德國風險評估聯邦局(BfR),2011年便提出建議,指出奈米銀不應使用於食品和個人日常用品

由源頭管制奈米物質的規範,直到2012年才出現,法國正式公告奈米年度申報法規,所有法國製造或是販售含有奈米物質的廠商都必須向主管機關提出聲明,緩衝期已於今(2013)年6月30日到期。同年,美國環保署與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也宣佈將合作進行奈米材料可能對人體健康與環境造成的潛在風險評估。

那麼國內的研究情況如何,是否有法規能保障我們享受奈米科技的成果,而免於奈米產品的毒害呢?記者訪問環保署永續發展室魏盟巽博士,了解到目前國內針對奈米對環境影響的研究,尚在確立探測方式階段,以量化奈米對環境和人體的影響,作為未來訂定法規的基礎。

只是,在確立探測方法之前,人民已經暴露在毒物危害的風險下,政府是否應提出預防措施,以維護人民健康?

作者

洪郁婷

環保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而是一種普世價值,比如說人權、自由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