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週三沒有電 | 環境資訊中心
享綠生活

如果週三沒有電

2013年07月21日
作者:魚凱

很感謝,蘇力颱風過後,老天讓我沒電了幾天。

我的工作在高雄縣桃源區梅山村,過去南橫最熱鬧的景點,盛產梅子、桃子,海拔1000公尺的高度,午後水氣上升,煙霧繚繞在山腰間,垂掛樹梢間的水蜜桃在霧氣中更顯嬌嫩,彷如世外桃源;風雲變色的98年,88風災肆虐之後,路毀橋塌,道路中斷的結果,遊客不再來,原本的鳥語花香成了鳥不生蛋,長官派我前來時,我還一度在心中抗拒,很擔心上山容易下山難。尤其在大雨過後。

果不其然,在蘇力颱風過後,原本的溪底河床便道被荖濃溪的支流Lukus溪淹沒,原本的道路不見蹤影,被水一截,斷成3節。好死不死,變電箱也在風災中損壞,台電工程師說,「路斷了,我也沒辦法上去修啊!」於是,從上周六開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於焉展開,我體驗到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

朋友聽我上山工作,都說,「阿你去度假的啦!」是沒錯,但現代人的生活,只要網路會通的地方,即使在山上,都沒有想像中的超脫。我的生活跟一般上班族一樣,上班上班,下班吃完飯回到宿舍打開電腦,開始確認Gmail有沒有新信、再來打開FB看看有沒有新訊息,看完了所有新訊息,整個人開始陷入略為失落的情緒,望著電腦發一點呆,像是被制約了一般,唯恐被天下人忘記的憂慮,如影隨形。

所以說,在山上生活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除了我需要自己煮飯這件事之外。

(這裡沒有小七、更沒有賣便當啊!有的就是主任種的菜可以偷拔)

因為工作地點的特別,我並沒有室友,其他同事都是當地的布農族人,下了班就回家。颱風來的前一晚,我去了部落,喝了點米酒+啤酒,但由於我實在害怕連續的飲酒,颱風過了之後,我就一個人藏在宿舍。回到房間,陷入一種隔離的狀態,彷若跟山底下的外界失去聯絡了一天,會有幾百封的新訊息在等我一般,心底像萬蟲鑽洞般的癢颼颼。

落寞,我的眼前一片漆黑。電腦沒電,冰箱沒電,我只能戴著頭燈看書來排解這種孤寂感。那一晚,雨下得滂沱大,連星星都沒,更不可能有月亮陪我說話。

停電的時候,白天時天空放晴的片刻,都亟需把握。尤其是,下班後天黑前的那兩小時,原本下班後去慢跑的閒情逸致,被手忙腳亂的夜間前準備取代,首先,必須在夜色暗去之前,完成煮飯、吃飯的動作,以免天黑之後,混著蟑螂腿一起吃下去的可能(在這裡,必須學習跟蟑螂和平共存)。接著,洗澡,再來,確認好頭燈,將一切常用的物品擺在習慣的位置,準備進入夜間模式。

因為,工程師說:「路通了才能上來修」,依據先前的經驗,如果雨持續的下,可能一個星期後,才能重新享用台電的供電,在這之前,得靠發電機及有限的柴油。必須能省則省。所以,我得留意發電機開啟的時間,這段時間內,必須把所有的電器用品拿出來充,包含最重要的筆電。雖然不能上網,但黑漆漆的孑然寂靜中,能有個螢幕會發亮,影片會說話,都是一種溫暖。

就這樣子,我的生活開始有了改變。

民生必需的行為優先考慮。每次上山,我總得準備一個多禮拜的食物,包含了冷凍的肉類。這時,冰箱沒電,成了件非常困擾的事。為了降低食物腐壞的可能,我在烹煮時,開始留意操作的順序,什麼食材會壞就先煮,另外,將食材先在腦中想過一遍,快速的將今晚要吃的一次取出來,減少冰箱開開關關時流出的溫度。煮菜的時候,把握時間與瓦斯,把可以下鍋的一次下,一個鍋子分成兩半,同時可以炒兩道菜;這種思慮周全的料理方式,對隨興的我,在一般狀況下是難以想見的。

白天的時候,因為沒電可用,看書成了唯一的打發。過去,我最喜歡在廁所、火車上及睡前看書,因為那是完全擺脫網路的時候。自從有了網路,真的很難專心好好讀完一本書。看書的時候,還會邊想,是不是有其他的事情沒辦完,「阿!台鐵今天要訂票」「阿!阿撇的訊息還沒回」「阿!有個新聞沒有follow到」,這種雜念,讓我常常處於一種躁動的狀態,甚至,我會懷疑,那只是讓自己擺脫書本的藉口。不過,因為停電,完全的與世隔絕,我可以安心地說服自己,讓一切隨風去吧!這種狀態下,書變得,很溫柔,很撫慰人心。

其實,也不是完全的斷絕與外界的聯繫,就會安排好,在短暫的供電時間內,利用邊坡岩層監測系統的電腦連線(因為他是監測系統,所以網路沒有斷),查看是否有立即需要回覆的信件。但其實,95%的信件,其實都沒那麼緊急。更別說那些FB的訊息了。迫切只是一種幻覺。

人,慣性的行為模式,並沒有那麼牢不可破。

停電後,第一天的焦慮與孤寂,在第二天就有了轉換。煮菜時,不那麼慌亂,反而,煮完後天色還亮,索性就坐在廚房前的矮石欄杆上,看著即將隨著日落沉入山稜線的晚霞,突然覺得,比電視上的棒球好看很多。這樣的緩慢咀嚼,讓飯的甜味都增加了。

夜幕垂下、漆黑映入的瞬間,變得沒有那麼難以適應,反而這樣的規律,讓已經準備好的我能夠靜下心來,全神匯聚的回憶過去的零星片段,寫下早已想動筆的點滴記錄。沒有斷電之前的這個時段,應該還是電視沙發上的懶惰身軀,讓視頻時脈麻痺天生的敏感細胞,即使念頭閃過,也就是閃過而已。不會留下什麼,頂多在夢裡抽搐幾下。

躺在床上,我想著,山上生活,到底與都市生活有何差別?如果,都市裡一樣3天沒有電,大家會變得跟我一樣,充滿了幸福感嗎?還是,只會出現無盡的咒罵,與台電總經理被迫上記者會道歉的難堪。我不禁出現了怪念頭,如果以後有機會,我要推動「週三無電夜」,讓大家都離開電腦,走出房間,想想那些不曾被留意的慣性之惡,與簡單之美。有源源不絕電力供應的人生,並沒有讓我們更快樂,不是嗎?

物質上的停電,反而讓心靈充電了。

在城市汲汲營營的生活中,我們多久沒把自己倒空,去感受原始自然的律動了?運動,上健身中心;消夜,上小七;海鮮,網路宅配。連爬山,都隨時留意手機訊號幾格。被科技制約下的生活,如果拍成「網路人生」,可能連台劇編劇都感到乏味。可怕的是,不知不覺中,這種固定的模式已經僵化到已經難以從生活中抽離了。

如果,推動「週三無電夜」,你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