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31日
摘錄自2013年7月31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農委會日前公布台東咬人錢鼠為狂犬病「疑陽性」,30日晚基因定序結果出爐,證實為第一型狂犬病病毒,農委會及學者推測鼬獾傳染給錢鼠的機率較高。從文獻來看,全球並沒有錢鼠感染狂犬病第一型的案例,台灣台東錢鼠案可說是「全球首例」。
由於台灣已經出現14例陽性狂犬病鼬獾和一例狂犬病錢鼠案例,是否將提升目前狂犬病的防疫層級,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狂犬病跨部會小組會議從25日開始,他每天都和衛環部長邱文達密切「連線」,防疫層級其實和H7N9是一樣的;是否提升防疫層級,將在31日行政院院會中報告後再做決定。
長期追蹤外來野生動物的中山大學副教授顏聖紘說,現在錢鼠被驗出也有狂犬病,「這表示狂犬病病毒已經突變到可以感染沒有記錄過的動物類群」。
不過台大獸醫系教授費昌勇認為,錢鼠被咬染病只是一個「偶然」,但若狗的口腔有破口,吃到染病錢鼠的腦就會被感染狂犬病。他說,狂犬病又稱「逃家病」,所以鼬獾染病變「狂獾」有到處咬的慾望,今天去咬錢鼠,明天也有可能去咬白鼻心等,只要是溫血動物,被咬都有感染風險。目前狂犬病最高風險的動物還是鼬獾,因為鼬獾可證實是新的「保毒動物」。
陳保基說,目前狂犬病禽況僅限於鼬獾和錢鼠,雖驗出14例「狂獾」,但鼬獾六成多是陰性,疫情仍局限於山區,民眾不用恐慌,防檢局跟疾管署一定會給大眾更安心的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