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情在台絕跡52年後,再度爆發。鑒於疫情資訊以及政府處置方案仍有諸多不明朗,民眾恐慌,陸續傳出多起傷害動物事件,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6日號召相關學者專家,共同提出具體建言。期望政府確實做好寵物飼養、繁殖與買賣的管理、部會共同合作補強防疫漏洞。政府應提供SOP標準防疫程序,防止地方政府與民眾以不當手段對付疫情,不僅無助於防疫,更傷及生態環境。
動物飼養、繁殖、引進管理 漏洞很大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狂犬病疫情暴露出動物管理與保護的長久以來的缺失。雖然《動物保護法》自1998年立法至今10餘年,但只有犬類必須登記,登記率估計也只有三成。其餘寵物物種,加上保育類野生動物等均無管控。因無法充分掌握動物飼養狀況,導致疫情爆發時,缺乏相關資料防堵疫情,也無法確實掌控疫苗數量。
陳玉敏建議政府應利用此次危機,確實落實寵物飼養、繁殖、與買賣管理,並建立疫苗施打清冊。繁殖場各種寵物的繁殖、展示、買賣也應納入管理。
整合資源共同防疫 提供標準防疫程序
「狂犬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剛成立,陳玉敏建議政府應有效整合各部會,共同防疫。例如:由鄰里長協助了解區域內民眾飼養各類動物情形及疫苗施打的登記;警政系統協助投入稽查與清點動物繁殖場及寵物店;原民會協助了解山區疫情。走私動物防堵則需、陸委會、航警及海關單位等配合。
另外針對各地陸續傳出大量犬貓棄養、殺害、毒死等新聞、甚有保育動物白鼻心被誤認為鼬獾,活活被打死等事件,以及縣市鄉鎮也提出各種毒餌滅鼠與獎勵抓流浪狗等措施。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建議政府應公開透明疫情資訊,並公告現階段整體一致的防疫策略,與中長期的計劃。
另外,現階段的一些防疫亂象不僅無助於疫情控制,反而破壞生態環境,並加深恐慌民眾與動物保護團體之間衝突。
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林思民副教授表示,老鼠藥固然可以讓老鼠快速死亡,但吃了老鼠屍體的猛禽及蛇類也隨之滅亡。鼠類族群可以快速復原,但猛禽類卻需要極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因此,如此反而促使小型鼠類大量滋生,無助於防疫,更對生態系產生毀滅性影響。
疫情來源 建議聽取更多專家建議
針對本次狂犬病的疫情來源仍有諸多爭議,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指出,釐清病毒起源,以供判斷究竟是近期走私動物的問題或是早期近入台灣的病毒株已在台灣境內演化,可加強對防疫漏洞的管控。
5日農委會家衛所公布序列報告指出,台灣地區感染動物的病毒株,很可能是中國大陸境外移入。但研究演化生態學的顏聖紘根據台大教授王弘毅的分析結果持不同意見。他表示,目前由於納入分析的病毒序列樣本過少,因此在判斷病毒起源一事上需更謹慎。但相關資料顯示,鼬獾身上的狂犬病毒有可能已在台演化一陣子,至近日才爆發出來。同樣研究生態的林思民副教授表示,雖然國內有不少從事野外生物研究的學者,長年以來對野生動物的基礎研究的支持不足,也是這次學界無法提前掌握疫情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