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是資本暴力的滅音器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誠品是資本暴力的滅音器

2013年09月24日
作者:邱詠婷、陳智凱(台北教育大學文創產經系所副教授、教授)

松菸文創園區,圖片來源奧斯卡來了。

台北松菸文創園區於誠品開幕後正式營運,在伊東豐雄的高聳建築物下試圖展現台灣文創的軟實力!誠品松菸藉由市集空間內部化,從氛圍物件到品牌設計強調一切都是MIT。然而,表面上以活化公共空間之名,看似異於一般商場的跨界空間,實則作為富邦集團二房東的誠品,不過是財團行使資本暴力的滅音器。

有人說誠品松菸很美,但她仍舊還是誠品,若與咫尺不到的信義誠品連結,台北正被全面地誠品化!這意味著台北將更有品味?還是正陷入一個更為偏執的中產階級幻覺?

誠品作為華人象徵經濟的重要符碼,是陸客港人來台追逐的文化救贖,回想當年誠品動人的創辦故事,吳清友先生放棄購買Charles Moore作品,希望跳脫代工與帶給國人更多的書香夢是否實現?爾今不會虧損的誠品跨界商場已然實現,然而時下年輕人是否更愛閱讀、更有創意?誠品改變的是文化美學還是經濟資本?

消解反抗的空間載體

同樣地,當文創商品定義迄今眾說紛紜,阿原肥皂、吳寶春麵包與248農學市集幾乎全員進駐松菸誠品。面對近來國內風起的社運,表面上松菸文創園區看似平靜,至少沒有雙子星弊案般的建築幻影。但是誠品松菸就是我們要的文創經濟?還是一個消解反抗、收編夢想的空間載體?抑或誠品不過是資本家假文創之名謀取暴利的修飾語。

若再細究,許多經由誠品篩選得以霸權進駐的設計師品牌,在以文創之名扭曲與壓低的成本租金之下,在何謂文創與誰可進駐等邏輯尚未釐清之際,他們的角色都格外顯得曖昧。儘管這些品牌都宣告自己的本土性與競爭力,然而,迪化街路邊攤和圓環麵線難道不夠本土。值得思辨的是,如果文創園區無法創造更多元的文化與正義,至少收支平衡是進駐的底線,但是不該在扭曲的成本結構之下,成為資本集團假文化之名的高明哄騙!

消逝中的文創公共性

可以確定的是,誠品松菸讓我們喪失更多的公共空間與公共討論,文創空間就是交換的潛台詞!相較之下,鄰近已經成為租賃空間的古蹟菸廠,折扣書展反而更顯真實,每一檔期十萬元租金是市場機制,氛圍雖然不夠書香,交易卻是無比真實!

當舊古蹟與新建築並排,究竟誰才是幻覺?公共空間在文創口號的召喚下,所有的空間思維都已定格,或說都只是資本權力的運作,文創不過是公有土地私有化的修飾語。倘若上述邏輯持續複製,台北終將如黑白棋一樣全面淪陷!

不可諱言,台北的古蹟菸廠終究是被保存了,而以文創之名衍生不同於商辦與住宅的新土地劃分,確實提供了創新機會!然而作為工業遺址的台北松菸,在歷經多次古蹟保存運動之後,最終得以公共之名再現。只是誠品的開幕是美麗地景的凍結,還是誠品不過是資本集團的下游殺手,它讓市府便宜行事的BOT案成為財團獨占的經濟租,誠品成了資本的輕透暴力美學!

誠品松菸或許真的很美,只是這從書店、商場到電影院的跨界空間,無疑都是市場操弄下的中產階級品味幻覺,就像Charles Moore藝術品般虛幻,即使再美也都只是複製,即使成功也都只是資本家操弄,損失的永遠是少了對於公共想像的普羅大眾。無論如何,人們終究是健忘與包容,在感受新建築與舊古蹟的開放歡愉中,確定的是,有些夢早已遠離我們!

※ 本文原刊載於自由時報自由廣場